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青光眼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眼压、视力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的患者,在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采取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3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12 例,应用3.0T磁共振仪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TI序列扫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HIE组与正常组新生儿头颅感兴趣区(ROI)测得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内囊后肢FA值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采用线性分析,计算相关度.结果 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的FA值在HIE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中央白质、丘脑的FA值在HIE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豆状核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后肢FA值与NBNA评分(12~14 d;26~28 d)呈明显相关性(r=0.96,P<0.05;r=0.87,P<0.05).结论 DTI技术可对早期HIE脑损伤进行评价,并在预后评价方面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中浅前房较常见,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手术失败甚至丧失视功能.本研究对我科2006年8月~2009年12月148例(152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式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患者经常会述说眼部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本研究观察三种不同白内障术后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以探讨不同术式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祥龙  卢国强  王旭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090-1090,1158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许多医院得到推广。现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祥龙  魏来  贾秋菊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52-1352,1360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10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眼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B组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8~24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复发11眼,复发率23.91%;B组复发3眼,复发率5.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好于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刘祥龙  贾秋菊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9-1639
翼状胬肉是影响视力的常见眼表疾病.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9%~88%[1].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原因不明,复发后变性结膜组织生长更快,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术后复发成为眼科翼状胬肉手术急需解决的问题.丝裂霉素C(MMC)具有抑制纤维增殖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复发性胬肉切除术中应用MMC,评价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8.
t-PA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瀛  马佳  邵冬  刘英杰  刘祥龙 《眼科研究》2004,22(5):530-532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 ,将 76例 ( 86眼 )难治性青光眼分为用药组 42例 ( 4 4眼 )和对照组 3 4例 ( 4 2眼 )。用药组术中及术后均应用t PA ;对照组未用t PA。术后随访 18~ 48个月 (平均 3 6个月 )。采用寿命表分析法统计。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累计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眼毒性作用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 PA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滤过性手术失败的药物。至少可以在术后 3年内将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变化,探讨其与TTC染色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法,建立3组不同程度 HIBD动物模型;于不同时间点(6~12 h、12~24 h、3 d、7 d)行DWI扫描;另取各模型组新生鼠分别于12 h、24 h、3 d、7 d取新鲜脑组织行T TC染色,观察其与DWI的关系。结果3模型组病变部位主要分布在左侧皮层及皮层下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左侧海马、侧脑室旁、丘脑也有不同程度受累,个别病例出现右侧皮层受累。T TC染色于3 d出现阳性结果,其失染区与DWI异常信号区基本一致。结论 DWI可早期评价 HIBD的病变范围;HIBD早期损伤部位主要分布在皮层及皮层下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兔视网膜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时期及bFGF表达增加与视网膜 Müller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建立糖尿病兔模型,饲养7周后,取材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方法观察视网膜,对bFGF进行定位。 结果: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形态正常,GFAP免疫荧光标记,显现红色荧光的部位为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bFGF免疫荧光标记仅在毛细血管基底膜处呈现红色荧光;糖尿病组兔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可见出血未见血管新生,bFGF 免疫荧光标记,视网膜各层细胞均见不同强度的红色荧光,GFAP及bFGF双重免疫荧光标记,视网膜可见黄色荧光。糖尿病兔模型的视网膜病变为BDR期;bFGF在BDR期表达增加;bFGF与GFAP共同表达于视网膜Müller细胞。 结论:bFGF在BDR期即开始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