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60例,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组(单纯治疗组)和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24h脑梗死体积和90d良好预后率、脑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发病24h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术前,且联合治疗组发病24h脑梗死体积[(3.6±1.3)ml vs (4.8±1.8)ml]、术后1、7、14dNIHSS评分[(6.8±3.8)分vs (8.2±3.5)分;(2.6±1.6)分vs (4.0±1.8)分;(2.0±1.2)分vs (3.5±2.1)分]、90d病死率(3.4%vs 10.0%)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术后90d良好预后率(40.0%vs 26.7%)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d脑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改善,其可降低术后再灌注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临床中,支架直径是影响血管内治疗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有关不同尺寸取栓支架选择的共 识指南尚未建立。本研究在于探讨不同直径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对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病例选自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总共纳入628例使用Solitaire可 回收支架进行急诊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256例使用直径6 mm Solitaire可回收支架, 372例使用4 mm支架。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对2种不同直径取栓支架组的患者进行匹配。血管开 通率的评估使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预后 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同时记录症状性出血及院内死亡率。 结果 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 mm和4 mm两组支架患者比较,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血管闭塞患者中,使用4 mm装置的患者血管开通率更高(P =0.021),用时更 短(P =0.002),取栓次数更少(P =0.025)。对该部分患者术中血管开通率进行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小 尺寸支架[比值比(odds ratio,OR)3.2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9.162,P =0.029] 以及倾向性得分(OR 52.84,95%CI 3.468~805.018,P =0.004)是成功开通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本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Solitaire可回收支架的尺寸对血管内治疗结果有影响。对于动脉粥 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使用小直径尺寸的支架具有更高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适应(IPC)指机体预先经过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刺激后,提高抵御未来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打击的耐受能力.其作为一种激活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机制来对抗脑缺血损伤的手段,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兴趣.肢体缺血预适应(LIP)是通过反复捆绑止血带间断阻断其血流供应来实现的,虽然LIP的保护作用在心肌缺血领域已较为清楚[1],但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现就LI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支架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纳入2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9)岁。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2.9%,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23例(82.1%),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例(17.9%),有2例发生并发症,无介入相关的严重脑卒中和死亡。平均随访(24±18)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和临床相关事件5例。术后12、24个月和随访结束时首次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4%、82.5%和78.8%,无临床相关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2.5%、78.6%和70.5%。结论血管内支架可安全和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万跃  谭兵  黄锣  樊春波  王颖  吴永忠 《重庆医学》2013,(24):2852-2853,2856
目的对比研究立体定向放疗(S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肺癌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至2011年间本科收治的74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脑转移病灶数小于或等于3个、单个病灶小于或等于3cm),分别接受单独三维适形放疗或单独立体定向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局部控制率及放疗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5%、79.6%,两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T是脑转移瘤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与常规放疗相比,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放疗不良反应无增加,但治疗时间较3D-CRT更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陈敏  谭兵  蒋勇  白玉  王颖  万跃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88-3189
目的探讨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联合容积调强放疗(V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40例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容积调强放疗加甘氨双唑钠(CMNa)组(试验组)和单纯容积调强放疗组(对照组),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65%(P<0.05);应用甘氨双唑钠后肿瘤病灶完全缓解时的放疗增敏比(SER)为1.7,达部分缓解时为1.2。实验组、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有放疗增敏作用,联合容积调强放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可以提高近期疗效,放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积血部位与动脉瘤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CT及DSA检查,分析其积血部位与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瘤23例,在CT上均显示有前纵裂积血;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0例,18例(90.0%)在CT上显示有广泛基底池积血;大脑中动脉瘤5例,在CT上均显示有外侧裂积血.结论 动脉瘤性SAH患者的积血部位对判断其动脉瘤的部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应用导丝、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经股动脉顺行穿刺和经桡动脉逆行穿刺进行开通。结果 30例开通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93.75%(30/32),开通的30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介入治疗后患肢血压明显提高,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68±0.12)mmHg提高至术后(0.98±0.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5,P0.01)。30例患者中2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6.7%(2/30)。结论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万跃  谭兵  蒋勇  黄锣  王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38-4340
目的 对比研究全脑放疗(WBRT)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与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局部肿瘤加量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2009~2010年所收治9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脑转移病灶≤3个),随机分组WBRT加3D-CRT:46例,WBRT加SRT:46例.评价指标为中位生存期(MST)和放疗毒性,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月,随访率100%.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其中3D-CRT组8.6个月、SRT组9.4月(x2=0.22,P> 0.05).放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1.7%、63%.结论 SRT是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对脑转移瘤≤3个的患者,3D-CRT与SRT局部肿瘤加量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不良反应亦无明显差异,但SRT治疗2次比3D-CRT治疗13-15次在放疗时间上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