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hMLHl和hMSH2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间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15例结直肠癌患者及同时期4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hMLH1和hMSH2蛋白检测,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HNPCC患者发病年龄〈50岁的4人。在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上,10发生在右半结肠,5例发生在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上管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7例、混合癌5例。分化程度上高分化3例、中分化4例、低分化癌8例。HNPCC组中hMLH1/hMSH2蛋白阴性表达共9例,其中有8例癌灶位于右半结肠,7例病理为低分化。散发组中hMLH1/hMSH2蛋白阴性表达共6例。尚未发现hMLH1和hMSH2两种蛋白在同一病例中均为阴性表达者。结论:hMLH1和hMSH2的阴性表达与癌灶部位与病理分化高度相关;可作为HNPCC的临床初步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活性炭示踪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炭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检获的淋巴结数、黑染淋巴结数及病理证实淋巴结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共检获淋巴结670枚,纳米炭组(20.40±7.61)枚/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9±5.32)枚/例,P<0.01。纳米炭组检获黑染淋巴结302枚中,癌转移淋巴结40枚;未黑染淋巴结106枚中,癌转移淋巴结6枚。对照组检获262枚淋巴结中,癌转移淋巴结26枚。黑染的淋巴结中癌转移率更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技术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量和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对直肠癌淋巴结清扫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104例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手术治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19%;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第二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三者均为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尤以C-erbB-2表达为著(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C-erbB-2表达密切相关,尤以C-erbB-2表达为著;临床对相关患者应于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术后进行积极辅助性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五腔微波管经尿道定位灌注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1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开腹CME对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接受CME手术并随机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采集外周血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1)炎症应激反应: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BG、Glucagons水平低于对照组,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标志物:观察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Pleiot rophin(PTN)、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Imp-1、中期因子(MK)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分子:观察组外周血中Th1、CD4-CD25+ Treg以及CD8+ CD28-Treg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h2、Th17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CME有助于缓解炎症应激反应、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入血、调节Th1/Th2、Th17/Treg平衡,是治疗右半结肠癌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新疆地区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HNPCC 12家系63例(HNPCC组),其中4家系同时符合AmsterdamⅡ标准为A组,其余为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无家族遗传倾向的散发性大肠癌152例(散发组)。采用SPSS16.0软件,对HNPCC组、散发组间及HNPCC中A、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HNPCC组发病年龄〈50岁者23例,肿瘤位于右半结肠39例,低分化癌32例,多发癌12例,肠外恶性肿瘤22例,Dukes A期24例,黏液腺癌31例;散发组分别为26、50、38、6、5、34、43例。两组比较,P均〈0.05。HNPCC中A、B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HNPCC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右半结肠多见、病理分化差、多发癌常见,肠外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与AmsterdamⅡ标准比较,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更适用于新疆地区HNP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作为大肠癌的一个重要临床亚型,HNPCC约占全部大肠癌的5%~15%.相对于散发性大肠癌,HNPCC的遗传病因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突出.是目前大肠癌和遗传性肿瘤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个体化清除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行肠粘膜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照组与实验组行相同手术,实验组对TME以外的染色淋巴结行个体化清除。术后对两组检获的淋巴结总数、微小淋巴结数目、黑染淋巴结数目、术后病理证实癌转移淋巴结数目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共检获淋巴结905枚,其中实验组平均(20.67±5.751)枚/例,对照组(13.88±4.466)枚/例,P<0.01。实验组检获微小淋巴结113枚,其中个体化清除淋巴结26枚,对照组检获微小淋巴结49枚,P<0.05。实验组检获淋巴结癌转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检获黑染淋巴结341枚,其中癌转移淋巴结67枚,未黑染淋巴结217枚,其中癌转移淋巴结15枚,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P<0.01。结论:纳米炭示踪剂能在术中指导手术医师精准清除区域淋巴结,提高淋巴结检出数量,进而提高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在中低位直肠癌淋巴结清除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将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纳米炭组30例于术前经肛门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照组30例不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两组均由同组手术医师按相同手术原则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分别测定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天肝肾功、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并进行对比。结果: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1 天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出现降低,以纳米炭组下降更显著,对照组术后第3天开始回升,至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正常,纳米炭组术后第5天开始回升,至术后第 7天恢复基本正常。术后 ALT、AST、BUN、Cr 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米炭组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功能恢复时间偏长。结论:纳米炭在腹腔镜直肠癌中的应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过性抑制作用,对肝肾功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