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方法初诊或复诊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养血清脑颗粒.降压药物的选择无限制.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0 d进行血压测量和肝、肾功能检查.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30 d时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入组时水平,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入组时8时收缩压升高明显,而治疗30 d时8时收缩压下降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高血压效果肯定,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于晨峰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体质量250~300g,由新乡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俯卧位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据Paxinos & Wastson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脑室出血大鼠脑脊液S100β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脑室出血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脑脊液S100β。结果大鼠脑室出血后24h,脑脊液S100β浓度显著升高。结论脑脊液S100β可作为脑室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高脂蛋白(a)[Lp(a)]是否与脑梗塞的发病相关联。观察了脑梗塞54例,其发病年龄 <65岁(男3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9±7.7岁),正常对照81例(男6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1±8.6岁),如删除9例房颤(AF)患者以除外心原性栓塞,则病例总数为45例(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8.1岁)。经MRI检查发现穿动脉闭塞(PAO)者38例,皮质动脉闭塞(CAO)者14例,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家系4代9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部分患者的基因测序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先证者建立家系图谱,收集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和死亡患者的年龄,建立该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先证者和其无症状女儿的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路易斯核萎缩(DRPLA)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数目,确立其遗传类型。结果该家系4代9例患者,第Ⅰ代发病年龄55岁,死亡60岁;第Ⅱ代发病年龄50岁,死亡60岁;第Ⅲ代发病30~47岁,死亡60岁;第Ⅳ代发病20岁。主要症状均为走路不稳和语言含糊不清,从发病到死亡的持续时间1~30年;基因测序表明先证者SCA3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目20/73,其女儿为15/78;其余SCA1、SCA2、SCA6、SCA7、SCA12、DRPLA基因测序均在正常范围内。确诊为SCA3。结论基因测序可以帮助确诊SCAs和无症状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区与病灶周围区灌注参数的变化,探讨可能干预治疗的作用靶点。方法选择2015-03—2016-03连续入组的发病时间在72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入院后24~48h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应用视觉评定法判断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将患者分为灌注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和同心圆定标法确定位于病灶区和病灶周围区的兴趣区(ROI)和其镜像区(ROM),自动计算ROI、ROM信号值;以ROI/ROM作为灌注参数相对值即rCBV、rCBF、rMTT、rTTP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患者158例,灌注异常113例,灌注正常45例,异常率72%。与灌注正常组比较,无论病灶区还是病灶周围区,灌注异常组患者均表现为rCBV升高(CBV与信号值成反比)、rCBF减少、rMTT和rTTP延长,与灌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灌注异常组患者病灶区和病灶周围区CBV减少存在低灌注;MTT和TTP延长存在血流淤滞;而灌注正常组患者则表现为CBV增加出现高灌注;MTT和TTP正常,无明显血流淤滞。改善灌注异常组患者病灶和病灶周围区CBV成为临床干预治疗的可能靶点。结论改善病灶区和其周围区域的CBV,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治疗靶点和客观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