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迫性上肢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传导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强制性功能训练对大鼠模型的神经传导束的影响。方法5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自然恢复(NR)组和模型强制训练(CIMT)组。CIMT组每天束缚健侧上肢强制进行滚筒、平衡木、网屏训练;NR组放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饲养。CIMT组在术后5d、10d、15d、30d、60d分别训练,行为学评分。最后的时间点各取5只大鼠,分别行核磁共振扫描,取大脑脚和脊髓进行髓鞘染色进行光镜观察。结果CIMT组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患侧上肢的肌力较NR组恢复快(P〈0.05)。CI-MT组患侧大脑脚和脊髓的神经纤维明显增粗,较少脱髓鞘,细胞数也略增多。结论CIMT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募集患侧存在功能的神经纤维(神经传导束),降低其脱髓鞘的神经传导束的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Wistar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利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对MI后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基质的影响.方法 对成功行左前降支(LAD)结扎的Wistar大鼠(n=78只)随机分成两组:MI组和雷米普利(Ramipril)干预组.同时,选取12只LAD结扎未成功的大鼠作为对照组.第18周后对三组大鼠进行ECG监测,左心室腔内采血;利用ELISA(R&D,USA)方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采集心脏客观指标;再取MI边缘区或对照组相应区域的心室肌,通过电镜观察基质变化的情况.结果 MI大鼠用雷米普利干预18周后,VT的发生数明显比MI组减少(P<0.05),而且血清中TNF-α的下降幅度也较大(P>0.05).左心室最薄处和最厚处比值(min/max)在MI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雷米普利组与对照组问无差异性.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在MI组和雷米普利组中的TNF-α水平与MI后VT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0.005).电镜显示,MI组的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纤维细胞,基质细胞排列紊乱;雷米普利组的心肌细胞问基质排布相对整齐,且有线粒体生成;对照组的心肌细胞间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基质细胞排列整齐.结论 雷米普利可能通过减少左室血清中TNF-α的含量,抑制心肌基质重构,从而降低VT发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多层CT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卒中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层CT血管成像(CTA)及脑灌注成像(CTP)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及随访价值.资料与方法 短期内行CT平扫、颈动脉CTA的TIA患者46例,其中25例行脑CTP,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灌注异常的相性及部分病例随访情况.选择23例符合实验组年龄段且无TIA发作史、头CT平扫无异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6例中,平扫未见异常17例,29例有腔隙性脑梗死,其中多发13例.CT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38支,轻度11支(28.9%),中度20支(52.6%),重度7支(18.4%).对25例行脑CTP,发现异常22例,正常3例.随访15例中11例一年中发生卒中或TIA.结论 颈动脉CTA结合脑CTP能及时判断颈内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对脑血流的影响,并预测卒中发生的危险,对TIA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非人灵长类脑梗死慢性期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成年恒河猴10 只,血管内介入栓塞动物利手对侧大脑中动脉。依栓塞节段不同,分为M1 段栓塞组(n=3)、上干栓塞组(n=5)和下干栓塞组(n=2)。通过标准神经量表和小槽食丸取回任务评定运动功能。结果M1 段栓塞组均在急性期死亡。上干栓塞组均存活,MRI 可见梗死灶,急性期一侧肢体瘫痪,其中4 只功能障碍在慢性期持续存在,另外1 只运动功能恢复。下干栓塞组急性期一侧肢体瘫痪,运动缺陷恢复迅速且完全。结论大脑中动脉上干栓塞动物模型存活率高,慢性期存在运动功能障碍,适合于慢性期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制备慢性期脑缺血模型的安全性、有效性、一致性,以及栓塞大脑中动脉的哪一个节段或分支最安全、有效尚没有报道。实验采用血管内介入法分别栓塞恒河猴利手对侧大脑中动脉的M1段、上干和下干制作不同节段脑梗死模型,结果证实大脑中动脉上干闭塞制作的卒中模型,动物存活率高,急性期有明显的瘫痪,慢性期长期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模型重复性和一致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卒中慢性期模型。  相似文献   
6.
急性吗啡成瘾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建立急性吗啡成瘾大鼠模型及对血液离子成份的影响。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成吗啡成瘾组和对照组 ,比较成瘾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戒断症状和血液分析。结果 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结果是(34.82± 0 .5 3)次 ,对照组的结果是 (1.0 1± 0 .6 4)次 ,统计学处理显示组间差异很显著 (P <0 .0 1)。在血液离子成份上 ,统计学处理显示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急性吗啡成瘾大鼠模型的建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一种以急骤发生的严重的呼吸肌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机体正常通气功能的危急状态.若不明确危象的性质以致用药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我们自1975年1月到1997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16例,占同期住院重症肌无力患者的25.4%(16/63).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及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40岁以下急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40岁以下急性脑卒中患者349例。认为青少年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为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与风湿性心脏病等。其预后不但与脑血管疾病类型有关,而且还受原发疾病影响,不同的病因预后不一样。青少年脑卒中病因复杂,因此了解其可能的常见致病因素,对指导治疗及预防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凡是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所致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应尽可能手术治疗。血液病引起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因绝大部分患者一般情况差,凝血机制障碍,宜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平衡训练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机制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平衡功能是脑卒中患者需要康复的几项受损功能之一,也是评测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康复界的重视,在某些方面,平衡功能的恢复与步态一样不可替代。作者通过神经补偿机制探讨目前的平衡训练方法提高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可能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巴胺对成瘾大鼠伏隔核神经元放电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赵春禹  徐满英  吕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489-1491,F002
目的 从整体反射及中枢Nacc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和细胞形态角度初步探讨吗啡成瘾与戒断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3个阶段:(1)观察正常大鼠Nacc神经元的性质及放电特点;(2)比较成瘾组和对照组大鼠Nacc神经元放电的区别;(3)研究多巴胺对成瘾组和对照组痛兴奋神经元(PEN)放电或痛抑制神经元(PIN)放电及甩尾反射潜伏期(TFL)或甩爬反射潜伏期(TPL)的同时影响。结果 伏隔核(Nacc)中12个PEN放电的频率秒净增值增加了(158.0&;#177;9.7)%,同时TFL缩短(60.0&;#177;2.7)%;而对成瘾组13个PEN的诱发放电频率秒净增值抑制率达(43.1&;#177;6.2)%(与对照组相比较),TFL延长率为(21.0&;#177;4.5)%。DA能抑制正常大鼠Nacc中PIN电活动PIN放电频率降低,抑制率为(80.0&;#177;9.7)%。但提高成瘾大鼠的PIN放电频率,放电的净增了(40.0&;#177;0.7)%和TPL的时间延长率为(20.0&;#177;4.3)%。结论 在吗啡成瘾与戒断条件下,Nacc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性发生明显改变,超微结构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