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经直肠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手术前三天口服抗生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方法,对直肠指诊阳性和血清PSA4 ug/L以及超声检查前列腺声像图像异常的患者50例进行经直肠前列腺活组织检查。结果接受活组织检查的5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占比64.00%,前列腺癌9例,占比18.00%,前列腺炎7例,占比14%,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占比4%。结论本院作为基层组织医院,各项医疗设施有限,但是经直肠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比较高,在鉴别和诊断前列腺癌和部分常见前列腺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发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及其主要病因分布。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1 172例经临床证实女性不孕症患者(不孕组),依据是否伴发隐性脊柱裂分为隐性脊柱裂不孕(spinabifida occulta,SBO组,621例)组和非隐性脊柱裂不孕(NSBO组,551例)组,对比分析两组原、继发不孕症患者的发病率和病因分布特点。另外选取非女性不孕症患者1 78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就医女性人群中SBO的发生率。结果①SBO发病率不孕组组为52.99%,对照组为9.44%(P<0.05)。SBO组原发不孕(339例,28.93%)多于继发不孕(282例,24.06%)(P<0.05),NSBO组继发不孕(529例,45.14%)明显多于原发不孕(22例,1.88%)(P<0.01)。②SBO组不孕病因多、复杂且多交叉,原发不孕以卵巢因素、免疫因素和内分泌因素为主,继发不孕以感染、免疫因素和内分泌因素为主;NSBO组不孕病因主要以手术及其并发感染为主(P<0.05)。结论女性隐性脊柱裂患者不孕症发病率比非隐性脊柱裂女性相对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查未经药物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存在异常的区域,并探讨脑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比分析21例未经药物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和21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脑灰质体积存在差异的脑区,并采用耶鲁-布郎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临床症状.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脑灰质结构存在明显萎缩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眶额叶、前扣带回、右侧丘脑以及右侧小脑(P<0.05,FDR校正),患者左侧眶额叶的灰质体积与耶鲁布朗量表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63,P<0.01).结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结构异常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表明环路外小脑等结构的异常也可能参与了强迫症的病理生理学进程.  相似文献   
4.
后巩膜炎1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后巩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后巩膜炎患者10例1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0±14.7)岁.其中,18、75岁分别为1例;33~55岁8例.所有患者常规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和前置镜、B型超声、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胸部X线片检查,行眼部MRI检查11只眼.依据B型超声检查结果,将后巩膜炎分为弥漫型和结节型.其中,弥漫型8例14只眼,结节型2例2只眼.患眼视力光感~0.4.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弥漫型患者接受全身和(或)眼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节型患者初诊时脉络膜黑色素瘤不能除外,在外院自行要求行眼球摘除手术.结果 弥漫型14只眼中,球结膜充血水肿8只眼;眼睑肿胀2只眼;未见眼部阳性体征4只眼.结节型2只眼均未见球结膜充血水肿或眼睑肿胀.FFA检查结果显示,眼底后极部早期可见点状强荧光,晚期荧光渗漏11只眼;病灶周围视网膜广泛强弱荧光交织2只眼;未见异常3只眼.眼B超检查结果显示,弥漫型14只眼中,后巩膜弥漫性增厚>2 mm者10只眼,可见典型“T”形征.表现不典型4只眼.结节型2只眼均表现为脉络膜结节型回声增强,中等内反射,血流丰富.MRI检查结果显示,后极部眼球壁呈弥漫型增厚9只眼;结节型占位2只眼,后极部眼球壁呈结节型增厚.所有病变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接受治疗的6例弥漫型后巩膜炎患者,治疗后增厚的后巩膜恢复正常厚度.结节型2只眼外院行眼球摘除,病理诊断分别为肉芽肿性后巩膜炎和坏死性后巩膜炎.16只眼中,误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只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只眼;球后视神经炎2只眼.结论 后巩膜炎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弥漫型患者多伴有结膜充血水肿或眼睑肿胀等眼前节体征;结节型患者眼前节多正常.眼B型超声和MRI检查可见典型图像特征.全身和(或)眼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T容积漫游技术(CT-VRT)重建对腰骶部隐性脊柱裂(SB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腰骶部隐性脊柱裂的骨盆X线平片和CT-VRT的影像特征,包括对称性、形态、范围和受累椎体及脊柱节段,并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骨质缺如的影像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在显示SBO对称性、形态、范围、受累椎体及脊柱节段和游离骨脊等方面,CT-VRT比X线平片准确(P〈0.05);对于其他影像特征的显示CT-VRT和X线平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X线平片和CT是检查SBO的有效手段,CT-VRT能够直观、立体、更准确的显示SBO形态、范围和受累椎体及脊柱节段,鉴别真、假裂隙样骨质缺如,并进一步确定假裂隙样骨质缺失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丘脑、岛叶、基底核区的代谢物和水分子弥散异常在特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型癫(PGT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PGTCS患者(PGTCS组)进行发作间期的MRS采集,半定量分析丘脑、岛叶、基底核区的NAA、Cho、Cr;用NHS3量表对病情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计算NAA/Cr值、NAA/(Cho+Cr)值与癫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行DWI检查,观测相应兴趣部位的ADC值的变化;设对照组30例与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TCS组双侧丘脑NAA/Cr值、NAA/(Cr+Cho)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双侧基底核区、岛叶NAA/Cr值、NAA/(Cr+Cho)值无明显变化;PGTCS组双侧丘脑NAA/Cr值、NAA/(Cr+Cho)值与NHS3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GTCS组双侧丘脑、岛叶、基底核区AD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CS患者丘脑存在神经元丧失及胶质细胞增生,提示丘脑可能为发作间期癫形成的相关脑区,或是长期癫发作的脑损伤区;1H-MRS能较准确地反映PGTCS患者发作造成的脑损伤;DWI能敏感地反映PGTCS癫发作间期存在水分子弥散增加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在创伤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是机体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在创伤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血脑屏障在创伤性脑水肿形成中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干预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100例经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定得分〉6分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焦虑状况的受检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旨在研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PET/CT受检者的焦虑状况和提高检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将100例经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定得分>6分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焦虑状况的受检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旨在研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PET/CT受检者的焦虑状况和提高检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高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之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实践性非常强的临床课程,它既包含了基础课程的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物理学等,又涉及了临床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具有“医学桥梁课”的称誉。神经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进入21世纪后,除了传统的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显像(CT)、磁共振成像(MRJ)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其成为一门以各种高新影像技术为检查手段,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的新型影像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