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比较.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多见,50 ~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52±1.22)s,无明显潜伏期患者43例(13.2%),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 s,持续时间<60s患者312例(95.7%),持续时间60 ~180 s患者13例(4.0%);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潜伏期较长,分别为(1.74±1.21)s、(0.96±1.06)s(t=5.546,P<0.01),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后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年龄较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更年轻,持续时间更长;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潜伏期、持续时间均较长,年龄更大.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潜伏期更长;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年龄更大,潜伏期、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239/931).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97例,眼震的平均潜伏期为(0.88±0.72)s,持续时间(26.36±19.71)s;水平离地性眼震者42例,平均潜伏期(2.69±1.83)s,持续时间(53.48±43.12)s;其中39例眼震表现为水平略带扭转向上而非纯水平,占16.3%(39/239).离地组眼震潜伏期明显长于向地组(t=-6.33,P<0.001),眼震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向地组(t=-3.99,P<0.00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予以Barbecue翻滚法治疗,192例经(1.6±0.8)个循环复位成功;水平离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40例眼震转化为向地性,经(1.9±0.8)个循环后复位成功.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BPPV的比例较预期高.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可直接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应先行左右侧头训练,再给予Barbecue翻滚法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及评价卡马西平在前庭阵发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3月经眩晕门诊诊断的前庭阵发症患者20例,予以卡马西平进行干预后每月随访1次并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及评价3个月.结果 经随访观察,予以卡马西平干预后患者头晕的发作频率,发作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结论 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有效且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诊治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诊治的、双侧Dix-Hallpike诱发试验均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思路。结果 20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双侧均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发作,进一步行平躺试验和低头试验,其中6例患者平躺试验时出现垂直向上眼震发作而低头试验无眼震发作,判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给予两侧颗粒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其余14例患者在平躺试验和低头试验时仍表现为扭转、向上性眼震发作,但此时二者眼震的扭转方向相反,判断为眼震带扭转、向上成分的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一侧Barbecue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 对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发作的患者,不应贸然诊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应排除眼震出现扭转、向上成分的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方法对51例VP患者的BAEP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AEP异常者40例,异常率为78.4%。与Ⅰ-Ⅲ波峰间期正常的患者相比,Ⅰ-Ⅲ波峰间期延长的患者男性比例高(χ2=4.763,P=0.029),病程显著延长(t=2.469,P=0.021),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Ⅲ-Ⅴ波峰间期正常的患者比较,Ⅲ-Ⅴ波峰间期延长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病程、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Ⅰ-Ⅲ波峰间期耳间差正常的患者比较,Ⅰ-Ⅲ波峰间期耳间差延长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P=0.055),男性有增多趋势(P=0.0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P患者BAEP异常以Ⅰ-Ⅲ波峰间期延长为主,且以男性更多见。病程越长,蜗神经越易受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度颈椎术后后半规管BPPV(P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于颈椎术后2—4个月出现单侧PC-BPPV发作,改良侧躺诱发试验提示左侧受累1例、右侧受累3例。给予改良Semont方法治疗经1—3个循环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改良侧躺诱发试验和改良Semont方法对颈椎术后BPPV患者安全、有效,颈椎手术不是BPPV诊治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伴喷射性呕吐1个月"于2009年6月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查体:体温36.3℃,血压110/70 mm Hg,意识清楚,颈部无抵抗,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静脉充盈,其余神经系统各项体征及内科查体阴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9分.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400 mm H2O,蛋白质轻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脑电图示右额散在δ波.颅脑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正常,核磁共振(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白质对称性大斑片状T2高信号、T1稍低信号改变,边界清楚,脑实质无肿胀,各脑室脑池未见扩大,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既往史:患者曾间断锡箔烫吸海洛因8年(0.5~ 1.0 g/d),3年前成功戒断,发病前10d复吸(仍采用烫吸法).否认冶游史及猫狗或毒物等接触史.关键词:海洛因;白质脑病;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92-0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及评价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眩晕门诊确诊前庭神经炎患者28例,进行分组研究及定期随访,观察并评价前庭康复疗效,共观察及随访3个月。结果 经随访观察,予以前庭康复干预组在治疗3个月后,前庭功能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眩晕残障量表评分中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随访观察,在前庭神经炎早期予以前庭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评价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MV)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眩晕门诊确诊的MV患者25例,予以氟桂利嗪5 mg,每晚口服1次。每月观察1次疗效并进行评价,共观察及评价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氟桂利嗪干预后第1、2、3月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88%、88%,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氟桂利嗪在预防治疗MV中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7月确诊的40例青年(≤40岁)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诊治的286例中老年(>40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BPPV患者比例相对较高(12.3%),男女比例1∶3,年龄17~40(32.1±6.2)岁,潜伏时间1.2±1.3s,无明显潜伏期者10例(25%),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值10s;半规管受累多见(27例,67.5%);40例患者中6例为壶腹嵴顶耳石症,且均为后半规管受累,其余34例为半规管耳石症.与中老年BPPV比较,青年BPPV患者无明显潜伏期者比例较高(25.0%vs11.5%,x2=5.554,P=0.018),而性别构成、病程、受累半规管比例、眩晕发作前潜伏时间、眩晕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BPPV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多见,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中老年BPPV相比,青年BPPV中无明显潜伏期患者的比例较高,且壶腹嵴顶耳石症以累及后半规管者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