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病毒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收集2017-2019年41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以187例带状疱疹非神经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扩增及测序比对方法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女性32例,占78.05%,男性9例,占21.95%,对照组女性90例,占48.13%,男性97例,占51.87%,两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3,P<0.05)。对照组21-40岁、41-60岁和>60岁患者病例数分别为54、61和72例,分别占28.88%、32.62%和38.50%,观察组病例数分别为6、9和26例,分别占14.63%、21.95%和63.41%,两组不同年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54,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患者居多;严重型皮损患者、皮损面积>5%的患者居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有前驱痛患者、重度疼痛的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前驱痛、重度疼痛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初治时间≥3 d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治时间≥3 d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带状疱疹病毒ORF22读码框中,37902、38019、38055、38081、38177、38299六个位点的核苷酸为G、G、C、C、A、A,带状疱疹患者均为J型。结论积极关注高龄女性带状疱疹患者,调查患者受累神经、皮损及疼痛情况,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脊柱源性腹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冲击波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所有患者均连续口服药物依托考昔、普瑞巴林3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脉冲射频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患者则辅以体外冲击波及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于治疗结束后2年随访4组患者疾病发展、胃肠道功能、就诊情况以及医疗花费等。 结果 治疗4周时发现4组患者疼痛VAS、QOL-SF36、HAMA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组疼痛VAS评分[(0.67±0.72)分]、QOL-SF36评分[(139.00±10.54)分]、HAMA评分[(3.81±3.78)分]及HAMD评分[(4.36±4.1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冲击波组及脉冲射频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联合组这种疗效优势持续保持至治疗12周时。治疗结束后通过2年随访,发现联合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就诊次数、医疗花费等均较对照组、冲击波组及脉冲射频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脊柱源性腹痛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联合组、针刺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3组患者均给予依托考昔及佐米曲普坦分散片口服,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共治疗1次)及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30 d及90 d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偏头痛失能程度问卷(MIDAS)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 d、7 d、30 d、90 d时联合组、针刺组疼痛VAS、MSQoL、HAMA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0 d、90 d时联合组及针刺组MI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 d时联合组疼痛VAS、MSQoL、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30 d、90 d时联合组MIDAS评分均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3 d、7 d、30 d、90 d时联合组疼痛VA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及90 d时联合组MID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治疗能在短期内迅速缓解偏头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持续时间至少达3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曲马多对切口痛大鼠脊髓NOS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探讨曲马多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250g,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仅给与麻醉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切口痛组(Ⅰ组)于手术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曲马多组(T组)于手术前注射曲马多10mg/kg。制备大鼠右后爪切口痛模型,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痛行为学,于术前30min和术后2h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并测定脊髓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h切口痛组大鼠的累计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组术后2h的疼痛累计评分明显降低(P<0.01),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切口痛组NOS活性和N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组NOS活性,NO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曲马多10mg/kg腹腔内预先给药,术后疼痛累积评分明显降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并且能使脊髓NOS活性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剂量与时机.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10例),各组均连续输注维库溴铵,术毕前5 min停止输注维库溴铵,周围神经刺激不能引起反应时A组先予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15 mg·kg-1 阿托品0.15 mg,待T1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rng;B组即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mg;C组待T1自然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mg;记录从停止输注维库溴铵至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结果:A组T1恢复至90%,TOF(四个成串刺激)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较B、C组缩短(P<0.01,P<0.05);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A组较B、C高(P<0.01).结论:应用新斯的明的剂量与时机影响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拮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术前(T0)、术中(T1)的 VAS评分、血压、心率及术后(T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术中(T1)A组 VAS评分、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T0)比较,A组在术中(T1)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中(T1)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T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疼痛明显缓解,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4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加巴喷丁、曲马多治疗,电针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电针围刺治疗;脉冲射频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电针围刺治疗。于治疗前(即入组时)、治疗后15 d、治疗后30 d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面积、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入组时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比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在治疗后15 d及1个月时,其疼痛VAS、HAMA、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QOL-SF36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5 d、1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9±1.01)分、(1.77±1.10)分]、HAMA评分[分别为(12.45±4.11)分、(11.31±3.82)分]、HAMD评分[分别为(20.22±6.50)分、(16.54±6.58)分]、皮肤疼痛面积[分别为(66.36±31.25)cm2、(53.68±29.89)cm2]及QOL-SF36评分[分别为(90.54±15.02)分、(101.95±19.84)分]与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比较,发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加巴喷丁与曲马多使用量[分别为(1309.1±603.8)mg/d、(104.5±57.5)mg/d]均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风险低,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3人。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较之于对照组(83.72%)明显偏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抗感染效果显著,减少患儿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主要由外周或中枢神经感染、创伤、压迫、代谢障碍引起的难治性疼痛[1]。近来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状态下,可能与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各种神经肽、酶、神经递质和细胞表面分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并与其他方法相对比。结果术后优良率94.8%,无效率0.5%,眼科并发症出现1例。结论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等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