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生理学教科书中"动脉血压随着远离心脏而逐渐降低"的相关表述不够准确。大量研究表明,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在由中心动脉向外周大动脉这一区段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没有逐渐降低,反而逐渐升高。这一现象可能与脉搏波反射等因素有关。笔者呼吁传统教科书中的相关表述应予以修正,使之更加准确,以避免对广大医学生或临床医生造成误导,同时脉搏波反射具有重要的生理及临床意义,应予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一种肌肉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于西京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4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43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空腹血清Irisin水平,并将研究对象分为低Irisin组(Irisin≤2.3μg/ml)和高Irisin(Irisin>2.3μg/ml)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血清Irisin浓度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相比,具有男性比例高、高肌钙蛋白I(Tn I)、高CK-MB、高肌红蛋白和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临床特点(均P<0.05),且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平均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显著性加重(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变血管支数和Gensini评分是影响血清Irisin水平的独立因素(P<0.01);Gensini评分和血清Irisin水平呈负相关(r=-0.183,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Irisin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女性,68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0 d,加重6 h于2013年3月收入我院心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未规律服药,最高血压180/100 mmH g(1 mmH g=0.133 k Pa);糖尿病史20余年,血糖控制不满意。入院查体:体温36.0℃,心率77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每组41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80 mg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试药组加用1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LVGLS)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LVGLS水平试药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衰相关标志物生长转化因子(GDF)-1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水平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5),治疗后GDF-15和NT-proBNP试药组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6MWD试药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HFQL试药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死亡率没有显统计学异。 结论 对HFmrEF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作用效果更显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ridgePoint系统支持下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ADR)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西京医院接受BridgePoint系统开通CTO病变的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CTO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术中相关参数。观察入选患者的短期预后,包括技术成功(达TIMI 3级血流及残余狭窄<30%)率、手术成功[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MACE。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TVR)和心脏压塞等。于出院后30 d及6、12、24和3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入选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87例患者中,男性75例(86%),年龄(61±10)岁,J-CTO评分为(2.49±0.52)分。6例患者采用BridgePoint系统直接行ADR术,均成功。81例患者行BridgePoint系统补救性ADR术,其中62例成功,BridgePoint系统ADR术成功率为78.2%(68/87);19例患者于手术失败后通过正向/逆向技术补救,成功9例,失败10例。技术成功率为88.5%(77/87)。冠状动脉穿孔2例(2.3%),1例置入覆膜支架,1例心包填塞后给予心包穿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猝死1例,心脏压塞1例。住院期间入选患者MACE发生率为3.4%(3/87),手术成功率为85.1%(74/87)。手术时间为(175±72)min,对比剂剂量为(449±155)ml。随访17(11,26)个月,8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30 d MACE发生率为4.7%(4/86),6个月为10.5%(9/86),17个月为17.4%(15/86)。结论BridgePoint系统开通冠状动脉CTO的成功率较高,安全、可行,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53岁男性患者,5年前出现胸闷、心慌、纳差伴双下肢浮肿,当地明确为主动脉瓣狭窄致心功能不全,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后反复出现心衰症状,并逐渐加重,多次于多家医院心外科就诊,均因心脏功能差,未能行外科手术治疗;1个月前心衰加重,四肢浮肿明显,在当地医院给予利尿等对症处理仍不见好转,并逐渐少尿,不能进食;急诊转入空军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绷带拆除的时间。 方法 选取因冠心病入院行冠脉造影术但未行支架植入的患者300例,根据术后加压包扎的时间分为3组:4 h组100例,6 h组100例,8 h组100例,观察3组患者桡动脉绷带拆除后桡动脉穿刺点出血情况、穿刺侧前臂血肿发生情况、肢体坏死、局部皮肤水疱形成、患者不适感、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①术前3组间血常规、PT、APTT均无显著差异。②术后4 h、6 h和8 h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穿刺侧前臂血肿发生、肢体坏死发生、局部皮肤水疱形成无显著性差异 ,且4 h组患者不适感明显低于6 h及8 h组。 结论 冠脉造影术后4 h拆除绷带,穿刺点无明显出血发生,患者不适感明显减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过表达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移植后的生存和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ADSC,分别转染NS腺病毒(ADSC-NS)和对照腺病毒(ADSC-Con),CM-DiI标记ADSC。制作小鼠心肌梗死(MI)模型,随机分为以下4组:①Sham组(与MI相同操作但不结扎冠脉),②MI+vehicle组(冠脉结扎后,在左心室前壁、侧壁和后壁立即心肌点注射总量20 μl PBS),③MI + ADSC-Con组(心肌点注射20 μl含2 × 105新鲜ADSC-Con的悬液),④MI + ADSC-NS组(心肌点注射20 μl含2 × 105的新鲜ADSC-NS的悬液)。MI 3 d后,免疫荧光和流式检测ADSC存活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I 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MASSON-三色染色测定MI面积,实时定量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尿肽(BNP)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将ADSC分为以下各组:①对照腺病毒(ADSC-Con)组,②NS腺病毒(ADSC-NS)组,③对照腺病毒 + 对照(ADSC-Con + Con)组,④NS腺病毒+对照(ADSC-NS + Con)组,⑤对照腺病毒+双氧水(ADSC-Con + H2O2)组,⑥ NS腺病毒+双氧水(ADSC-NS + H2O2)组。检测NS过表达对ADSC增殖、迁移和抗凋亡作用的影响。 结果 MI 3 d后,与ADSC-Con相比,ADSC-NS显著增加ADSC移植后在心肌组织中的存活率(P < 0.05),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 < 0.05)。MI 4周后,ADSC-NS移植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内径,降低MI面积和ANP、BNP的mRNA表达。在细胞水平,NS过表达促进ADSC增殖和抗凋亡作用,对ADSC的迁移无显著影响。 结论 NS过表达通过增加ADSC的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增强ADSC移植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大剂量盐酸地尔硫卓在致心肌梗死的严重冠脉痉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痉挛导致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扩冠、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接受大剂量盐酸地尔硫卓360 mg/d治疗,治疗后4周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发作情况。随访1年后观察是否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结果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较基线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服用地尔硫卓360 mg/d,4个月后出现头晕、心动过缓,将地尔硫卓减量为180 mg/d,该患者再次出现心肌梗死。其余9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结论 大剂量地尔硫卓治疗严重冠脉痉挛患者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预防冠脉痉挛导致的再次心梗,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严重冠脉痉挛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