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3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医学教育融入物联网技术、培养医工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开辟了广阔前景。研究者在《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中融入物联网技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设计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理解物联网在智能医疗设备方面的系统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初步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对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肺癌患者102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CTPVB复合全身麻醉,69例)和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33例)。比较2组术后1 h、3 d及7 d血清疼痛介质、应激激素、免疫功能指标差异,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差异。 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h、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5-羟色胺以及前列腺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全麻复合CTPVB镇痛效果显著。术后1 h及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清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免疫功能指标IgA、IgG及HLA-D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全麻复合CTPVB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水平,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免疫损伤程度。研究组在拔管后第3天的用力呼气量,拔管后第3天及第7天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麻复合CTPVB对呼吸功能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结论 全麻复合CTPVB在肺癌患者手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免疫损伤程度,促进肺功能恢复,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中药升降浮沉是一种表达中药作用于人体后药物作用趋向的理论,主要解释中药对于疾病病症、病势发展趋向的影响[1-2],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一同构成了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由来已久,其与中药采收加工、中药炮制、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组药等紧密相关。但由于医药分家发展方式的持续,致使传统医药不分家格局被打破,使得医者不完全懂药,药者不完全懂医,因而对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原则。本文通过研究中医药医史文献,查阅经典本草典籍和著作,整理并总结了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释义考究、理论渊源、历史沿革、理论核心、临床应用研究等内容,旨为丰富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袢利尿剂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无尿患者减轻容量负荷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92例尿量在50~100 mL的MHD患者分成三组,对照组A(25例,不用利尿剂),实验组B(34例,使用呋塞米片60 mg/d),实验组C(33例,使用呋塞米片120 mg/d)。研究开始前三组患者基本情况:原发病、年龄、平均尿量、血压、心胸比、血浆脑型钠利尿肽(BNP)、血尿酸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透析间期和透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肾性贫血及骨病、高血压、控制饮食及水钠摄入等措施三组相同,观察治疗期为3个月,终点事件为死亡及尿量持续>500 mL/d×14 d,比较三组平均尿量、平均透析超滤量、血压控制情况、心胸比、BNP、血清尿酸等指标。结果无尿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患病率54.4%高于有尿患者27.5%(P<0.001)。120 mg/d呋塞米对无尿患者4周内的降压、12周内的利尿效果明显(P<0.05),但4周后降压、12周后利尿效果较差(P>0.05);60 mg/d呋塞米对无尿患者仅1周内的降压、8周内的利尿效果明显(P<0.05),其余时间效果较差(P>0.05)。使用呋塞米对无尿患者减低BNP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独立于尿量的增加。120 mg/d呋塞米能降低心胸比例(P<0.05),但60 mg/d呋塞米则无效(P>0.05)。B组治疗后尿酸改变不明显(K=0.080,P>0.05),而C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有升高(K=2.739,P<0.05)。结论使用呋塞米对ESRD无尿患者能明显减轻容量负荷并因此减少心胸比、BNP等心衰指标数值,并随着剂量的增加能延长作用时间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预防处理。方法:对我科6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出血3例,泌尿系感染3例,通道丢失1例,结肠损伤1例,低体温1例,肾盂损伤1例,残石4例。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手段,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创伤大,术中大出血和肾皮质撕裂发生率高,微通道经皮肾镜可明显降低术中大出血和肾皮质撕裂,但仍可发生手术并发症,处置不当,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很重要。选择合适病人、充分术前准备,抗菌素应用,适宜穿刺点,操作规范,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