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34例,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手术,术后实施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1周后行DSA复查,观察脑血管痉挛情况,术后动态颅脑CT复查,术后半年随访,应用Barther指数评价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32.3%),无脑梗死。术前脑积水14例,术后脑积水缓解10例,半年后复查头颅CT脑积水6例(17.6%)。Barther指数分级:Ⅰ级24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术后,脑室内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引流安全有效,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早期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迁移诱导基因7(Mig-7)通过MEK/ERK信号通路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能 力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将特异性针对Mig-7基因的sh-Mig-7 转入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并 观察感染效率;用携带有sh-Mig-7和阴性对照(sh-NC)的慢病毒感染U251 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 Mig-7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三维培养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Mig-7基因沉默对各组U251细胞VM 形成能力和侵袭能 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EK/ER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携带有sh-Mig-7和sh-NC的慢病毒成功感染 U251细胞,并获得稳定低表达Mig-7基因的U251细胞株;与感染sh-NC慢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的细胞相比,sh-Mig-7感染组 U251细胞中Mig-7的表达水平以显著降低(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和sh-NC感染组相比,sh-Mig-7 感染组U251细胞的侵袭 能力明显下降(P<0.01),并且sh-Mig-7 感染组U251 细胞VM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sh-NC感染组相 比,sh-Mig-7感染组U251细胞的MEK、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沉默Mig -7 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 MEK/ERK信号通路抑制U251 细胞的VM 形成及侵袭能力,提示Mig -7 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VM 和侵袭中发挥重要 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出血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各10例,比较两组术前GCS评分、SpetzlerMartin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3个月m RS、GO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复合手术组能大部分完整AVM切除,避免二次手术;(2)复合手术室下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较单纯显微外科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合手术室下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致残率方面,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明显优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出血脑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8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D-二聚体含量,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发生情况等,分析颅脑损伤后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00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30例,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2例。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及D-二聚体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早认识及处理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