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学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儿童学业及社交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应用Vanderbilt ADHD评定定量表对门诊确诊的90例学龄AS患儿(男85例,女5例)进行评估,年龄6.0~14.0岁,平均(9.11±2.11)岁。其中共患ADHD 44例,分别评定共患ADHD及单纯AS儿童的学业及社交功能损害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共患ADHD的AS组其学业以及社交功能损害程度均较无共患ADHD的AS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共患ADHD学龄AS儿童存在更为严重的学业及社交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国内社区医疗保健框架下制定世界卫生组织(WHO)照顾者养育技能培训项目(CS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干预实施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方法 2020—2022年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进行干预性研究,通过WHO-CST的培训和督导框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南京脑科医院具备培训资质的团队培训非专业人员成为引导师,通过形成“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照顾者-孤独症儿童”的技能传递链条,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策略传授给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以开展家庭干预。结果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实施干预后目标行为的变化、儿童参与度以及在亲子互动中共同参与的能力水平。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变化、照顾者的知识技能、照顾者能力感与家庭赋能,以及对不良事件的应对方式等。结论 WHO-CST干预中国实施方案是国内首次针对孤独症儿童及照顾者实施CST干预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此获得在中国本土实施的有效性数据,并最终为全球以及国内推动CST项目的实施提供新证据,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58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双胞胎临床特点及同病率,以及其遗传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9-2015年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育行为中心的ASD双胞胎,对随访的58对ASD双胞胎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至少1名双胞胎诊断为ASD,通过统计描述,使用R软件进行分析同病率。结果 双胞胎出生体重较低,胎龄较小,围生期有较多高危因素;同卵双胞胎的同病率为73.68%,异卵双胞胎的同病率为1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01)。结论 ASD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具有较高的同病率,提示遗传因素是其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学龄期阿斯伯格综合征(AS)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157例学龄AS儿童为病例组,其中男146例,女11例,年龄6.0~14.0岁,平均(8.47±2.07)岁;对照组157例ADHD儿童,其中男145例,女12例,年龄6.1~14.0岁,平均(8.81±1.66)岁,应用韦氏智力测试量表(C-WISC)对两组儿童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AS组中言语智商(VIQ)高于操作智商(PIQ)者的比例(40.76%)显著高于ADHD组(9.55%)。而ADHD组PIQ高于VIQ者的比例(19.11%)显著高于AS组(5.73%)。两组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情况("VIQ-PIQ14分"及"PIQ-VIQ14分")的比例不同(P0.01)。AS组儿童VIQ、PIQ不均衡者比例(46.50%)显著高于ADHD组(28.66%)(P0.01)。2)Kaufman因子分析示AS组儿童在注意/不分心因子(C因子)得分与ADHD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言语理解因子(A因子)得分显著高于ADHD组,而知觉组织因子(B因子)显著低于AD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AS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现象较ADHD儿童常见,AS儿童主要表现为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而ADHD儿童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常住人口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15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 2006年8月1~31日采取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法,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CIDI-3.0)对广州地区≥15岁的居民7418人完成访谈,其中"精神病性障碍"筛查阳性者由精神科医生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进行疾病诊断.结果 广州地区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为4.33%,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5.76%.在加权时点患病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酒精使用障碍(1.38%)、重性抑郁障碍(0.80%)和精神分裂症(0.49%).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5.92%vs 3.73%,χ2=17.12,P<0.001);酒精使用障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54%vs 0.17%,χ2=86.74,P<0.001)、农村明显高于城市(2.19%VS 0.87%,χ2=20.65,P<0.001);烟草依赖男性明显高于女性(0.50%vs 0.02%,χ2=17.78,P<0.001);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及未特定抑郁障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03%V8 0.59%,χ2=4.20,P=0.041;0.53%vs0.16%,χ2=6.88,P=0.009;0.43%vs 0.13%,χ2=5.75,P=0.016).结论 广州地区的精神卫生问题值得重视.其中,重性抑郁障碍、酒精使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区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