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伴脑室积血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例aSAH首次头颅CT所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明显的脑室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表现头痛22例(88%),呕吐24例(96%),一过性意识障碍15例(60%),昏迷4例(16%),抽搐11例(44%)。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2例(48%)。脑膜刺激征阳性14例(56%)。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尸检证实颅内动脉瘤。21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4例死于脑疝。结论aSAH伴发脑室积血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内科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易于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积水。脑室出血本身不具有动脉瘤定位意义。动态影像学观察一旦确诊脑积水,只要病情许可,最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代谢异常对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HCY及血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CHOL、TG以及HD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HCY、LDL水平分别为(11.38±6.46)和(3.61±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54)和(3.0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易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HCY及LDL升高是导致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当做好相关检测,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采用贴壁培养法使MSCs得到纯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GDNF+GM1组、GDNF+GM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诱导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诱导第3、7天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生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各实验组于诱导第3、7天见不同数量的NSE、TH阳性神经元样细胞,GFAP阴性.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 d时NSE阳性细胞数(个/视野,n=10)分别为:对照组2.214±0.779,GM1组22.014±3.624,GDNF组31.345±2.850,GDNF+GM1组40.314±4.203,GDNF+GM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45.257±5.999.实验各组以GDNF+GM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依次为GDNF+GM1组、GDNF组、GM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GDNF和GM1不能诱导MSCs表达TH,二者联合应用可诱导MSCs表达TH,加入中脑条件培养基可使TH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而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阳性表达增加更显著.结论 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表达T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及纯化。bFGF预诱导24h后,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l)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和GDNF+GMl组,以及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预诱导第3d、7d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见少量NSE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诱导第3d、7d见较多数量的NSE、TH阳性细胞,GFAP阴性。bFGF预诱导各组中GDNF+GMl组NSE、TH阳性细胞率最高,GDNF组次之,GMl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F—GF预诱导不仅可明显促进GDNF、GMl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SE;还可促进M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表达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GDNF和GM1体外联合诱导MSCs转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采用贴壁培养法使MSCs得到纯化。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GM1组、GDNF组、GDNF GM1组)。诱导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诱导第3天、第7天进行NSE、GFAP、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可见少量NSE阳性细胞。各实验组比较发现,GDNF GM1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GDNF组次之,GM1组最低。单独应用GDNF和GM1不能诱导MSCs表达TH,联合应用GDNF和GM1可诱导MSCs表达TH。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H阳性表达增加。结论GDNF能够单独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GM1不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与GDNF联合,不仅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且部分细胞能够表达TH。  相似文献   
6.
高龄危重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龄危重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ICU病房34例高龄IFI患者的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IFI中并发气道痉挛22例、呼吸道出血及皮疹各1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消化道出血10例、血尿6例.共培养出菌株13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90株、光滑球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15株、克柔念珠菌2株、曲霉菌7株.结论:高龄IFI患者主要的致病菌仍然为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但曲霉菌也有上升趋势.提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高龄患者,在原发病病情稳定后,突发气道痉挛、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临床表现,应注意继发IFI的可能,早期经验性治疗以覆盖念珠菌为主,之后根据病原学选择敏感药物,且需视患者肝、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帕金森病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脂肪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同时MSCs来源丰富,容易获取,培养简单,免疫源性阴性,可开展自体移植,易转入和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因此,MSCs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改良贴壁培养法简单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欢意  牛平  赵帅  杜迎春 《解剖科学进展》2007,13(2):190-190,192
<正>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来源广泛,取材容易,体外培养可迅速增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等。近年来,MSCs移植已被用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脑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取雄性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依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周围神经细胞悬液组、周围神经细胞悬液 中脑条件培养基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在诱导第7天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d NS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304±0.767,37.411±2.89.37.836±2.836(细胞数/每视野)。各组以周围神经细胞悬液 中脑条件培养基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d T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10.44±0.511,16.671±0.544(细胞数/每视野)。以周围神经细胞悬液 中脑条件培养基组TH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表达T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a SAH首次头部CT所见以明显的脑内血肿,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12例(85 .7% ) ,呕吐8例(5 7.1% ) ,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14 .3% ) ,昏迷6例(42 .9% ) ,抽搐2例(14 .3% ) ,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78.6 % ) ,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0例(71.4 % )。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或/和手术、尸解证实颅内动脉瘤。12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2例死于脑疝。结论 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这与额、颞叶脑实质受损,功能障碍相关。早期头部CT扫描主要表现为半球间裂、脑岛池部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伴发明显的额、颞叶血肿。一经DSA明确动脉瘤,只要病情许可,最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