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癫痫性脑功能异常对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以利于临床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方法:选择颞叶癫痫患者共36名,根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颞叶癫痫伴抑郁组18例及非抑郁组18例。入组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EEG)、3.0T 头核磁共振(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癫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检查颞叶的发作间期痫性放电(IEDs)的侧别、颞叶与颞叶伴颞叶外IE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左侧受累更多见。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三种RS-fMRI分析方法)基于全脑水平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抑郁组脑激活区多于非抑郁组,且抑郁组中线结构的激活突出;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激活更增强的脑区涉及丘脑以及默认网络中的前额、楔前叶、腹前扣带回、海马等脑区。抑郁组MRS检查5/18例颞叶放电优势侧海马的NAA、NAA/Cho+Cr减低,且3/5例有海马萎缩;非抑郁组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 :颞叶癫痫病程长,放电累及颞叶外脑区、优势半球侧受累,海马结构功能异常及脑默认网络活动增强等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o-MEP)、及皮层脑电监测(ECoG)对进行大脑功能区和致痫灶定位并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30例致痫灶位于中央区及其邻近部位的癫痫患者,术前通过神经影像、电生理等技术综合评估,术中运用Co-SEP、Co-MEP、ECoG,准确定位致痫灶及功能区,尽量全切病变及致痫灶治疗继发性癫痫,同时保护重要脑功能。结果 根据Engel标准,对30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Ⅰ级者18例;Ⅱ级者7例,Ⅲ级者3例,Ⅳ级者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永久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术中联合Co-SEP、Co-MEP、ECoG,能安全、准确、有效的指导脑中央区病变及致痫灶的治疗,在避免运动皮层损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切除病变,治疗继发性癫痫,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报道1 例成人Chiari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自然消退的病例,探讨ChiariⅠ型畸形和脊髓空洞自然消退的原因.方法 复习1 例成人Chiari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自然消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33 岁,于2000 年开始出现颈部和上肢的麻木和疼痛,有不察觉的烫伤经历,2002 年MRI 检查显示为ChiariⅠ型畸形伴C2 ~T10 脊髓空洞,患者拒绝手术治疗;2010 年MRI 检查显示脊髓空洞有所消退,ChiariⅠ畸形也有所缓解,患者的麻木和疼痛的程度有所减轻,一般状况保持良好,查体发现右上肢和右侧三叉神经分布区轻触觉和痛温觉减退,右手骨间肌有萎缩.结论 小脑组织的萎缩、枕骨大孔区蛛网膜的破裂和脊髓的撕裂可能是成人Chiari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自然消退现象的原因,当Chiari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微或者没有进展时,可先采取观察和随访的方法,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进展,再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脑电图定位功能区,提高毗邻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8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胶质瘤患者,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初步定位功能区;术中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进一步确定脑功能区、脑电图明确致痼灶位置,避开功能区切除肿瘤和(或)致痼灶;术后于瘤腔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125I和缓释型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结果18例患者中1例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手术后第6、12和24个月疗效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1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3/18、9/18和6/18;疾病控制率15/18、13/18和10/18。手术前和术后第6、12、24个月时的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4.13±12.88)、(78.20±15.13)、(62.35±13.21)和(46.57±16.93),各观察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8例(肌力下降2例、感觉减退3例、肌力与感觉同时减退1例)。结论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方法定位功能区及致痼灶,可在保留功能的情况下指导切除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胶质瘤。术后瘤腔内行间质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肿瘤复发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唤醒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在涉及语言功能区癫癎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9例患者术前评估定位致癎病灶和(或)致癎灶和语言功能区及其关系,术中皮层电极(ECoG)监测癎性放电区,全麻唤醒下皮层电刺激(CES)定位语言功能区,在保护好语言功能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致癎病灶和(或)致癎灶,再次行ECoG监测,对仍有癎性放电的区域行皮层热灼(BCFC)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直至ECoG监测满意为止,术后评估患者语言功能和癫癎控制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第1天即出现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并遗留部分运动性失语,3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语言障碍并于1周左右开始恢复,2周内恢复至术前.9例患者中7例癫癎控制为EngelⅠ,2例为EngelⅡ.结论:全麻唤醒和术中电生理技术应用有助于安全准确地处理涉及语言功能区的致癎病灶和(或)致癎灶及癎性放电区,降低语言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替莫唑胺(TMZ)联合amlexanox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体外和体内实验,其中体外实验分为4组:对照(NC)组、amlexanox组、TMZ组和TMZ+amlexanox 组,包括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的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及检测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IKBKE)及蛋白激酶B(Akt)通路蛋白质变化的 Western印迹实验;体内实验分为3组:NC组、TMZ组和TMZ+amlexanox组,包括颅内成瘤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验。结果:与amlexanox组、TMZ组相比,TMZ联合amlexanox组U87 MG和原代细胞 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划痕愈合面积显著降低(P< 0.01)。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表明,TMZ+amlexanox组穿出小室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 0.01)。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TMZ联合amlexanox组 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明显受抑制。动物实验表明,TMZ联合amlexanox组裸鼠颅内肿瘤生长显著抑制(P < 0.01),颅内肿瘤动物模型的生存时间延长(由21 d延长至31 d);IHC 结果显示,TMZ联合amlexanox组肿瘤标本中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TMZ联合amlexanox能显著抑制U87 MG和原代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且二者联合 能显著抑制裸鼠颅内肿瘤生长并延长裸鼠生存时间。该作用机制可能是amlexanox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抑制IKBKE活性逆转TMZ诱导Akt激活,进而降低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病变范围在MRI增强和MET-PET影像中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确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MRI 增强(3D扫描)和PET/CT检查(MET示踪剂)的影像资料。以 MRI增强3D-T1序列为参考,将PET图像与其配准。使用MRIcron软件勾画对比PET高摄取区和MRI增强区的病变范围,分析胶质母细胞瘤PET高摄取区与MRI增强区的分布特点。结果: 5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经过影像配准对比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病变的MET高摄取范围大于MRI增强范围,MET高摄取图像整体呈偏心性、不均一性,MET高摄取区薄弱甚至缺如的部分,常对应着MRI线样强化、实体组织较少的病变部位。结论: 将MRI增强和PET影像配准对比分析,有助于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整体的偏心性、不均一性,为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肿瘤提供辅助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孕前6个月和孕前1年癫痫控制情况能否预测孕期癫痫发作风险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以指导女性癫痫患者(Women with epilepsy,WWE)最佳生育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癫痫门诊随诊的WWE 46例,共48次妊娠,分析妊娠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孕期无发作的时间分组,分析各组在妊娠期的癫痫发作情况、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48次妊娠中,妊娠期有癫痫发作者较无发作者出现胎膜早破的风险显著升高(34.6%vs.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贫血以及总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代平均出生体重略低,低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前6个月有癫痫发作与孕期癫痫发作显著相关[RR=4.28,95%CI(2.10,8.74),P<0.01];与孕前6个月无发作组对比,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00,95%CI(1.10,3.65),P<0.05];③孕前6个月无发作组与孕前≥1年无发作组妊娠期癫痫发作率分别为25.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孕前6个月无发作组,孕前≥1年无发作组发生PIH、妊娠期贫血的风险较低,后代发生低出生体重、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证至少孕前6个月无发作将显著降低孕期癫痫发作的概率,且与较低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相关。建议育龄期的女性癫痫患者在达到至少6个月癫痫无发作后再计划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