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344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171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镉致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腹腔注射1.5 mg·kg-1氯化镉;染毒的同时,实验组给予黄芪多糖20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NaCl,干预和染毒每日1次,连续5周。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摘取大鼠的肾组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肾组织的镉(Cd)含量,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含量,同时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IL-2含量分别为(117.38±10.89),(71.82±14.56),(102.46±13.82)pg·mL-1;这3组的TGF-β_1含量分别为(4.88±0.38),(9.77±0.21),(6.35±0.41)pg·mL-1;这3组的GSH-Px含量分别为(240.48±18.24),(159.26±21.06),(191.50±23.82)U·g-1;这3组的LDH含量分别为(1125.25±37.91),(2089.46±35.87),(1159.61±28.86)U·g-1;这3组的Cd含量分别为(0.02±0.01),(19.68±1.85),(12.99±2.11)mg·kg-1;这3组的SOD含量分别为(71.55±3.56),(39.30±3.36),(67.25±2.68)U·mg-1;这3组的MDA含量分别为(3.96±0.79),(7.47±0.78),(5.61±0.99)nmol·mg-1;这3组的Bcl-2灰度值分别为37.54±3.23,68.43±5.21,38.25±6.17;这3组的Bax灰度值分别为57.87±8.93,27.54±5.45,48.23±3.54。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多糖预处理对镉致大鼠肾氧化损伤存在保护作用,其发挥保护作用是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活性氧/核因子κB(ROS/NF-κB)信号通路探讨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方法 HK-2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渗透压对照组、高糖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含量, ELISA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和IκB激酶α(IKK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NF-κBp65、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变成长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呈现放射状,细胞间隙变大,折光度下降,排列不整齐。同时细胞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 PDTC组细胞活性较高糖组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OS及MDA含量增加、 SOD活性下降, PDTC组ROS及MDA含量较高糖组减少、 SOD活性较高糖组增强。与空白组比较,高糖组NF-κBp65、 p-IκBα、 IKKα、 MCP-1、 ICAM-1蛋白水平增加;与高糖组比较PDTC组以上蛋白水平降低。与空白组比较,高糖组NF-κBp65及α-SMA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升高、 E-cadherin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降低;与高糖组比较, PDTC组NF-κBp65及α-SMA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降低、 E-cadherin的阳性细胞比率升高。结论高糖可以诱导HK-2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ROS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以上进程, PDTC可阻断该过程。  相似文献   
5.
金华  张毅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42-1346
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感觉统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因子影响.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将8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失眠严重指数(ISI)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神经功能因子[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0%vs.74.42%,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RBA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B、MBP、NSE、TNF-α、IL-2、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感觉统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显著,可通过调节患者神经功能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参地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 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口服参地颗粒,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1.30%(P 〈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尿红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治疗后两组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上升,参地颗粒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英文文摘     
3.丙戊酸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使人牙髓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下调:为 HDAC2参与这一过程提供依据(英) 由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如牙髓干细胞)可向多种组织特异性细胞分化(尤其是成骨细胞向分化),因此研究者们将这些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研究。近年来,干细胞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特定的组蛋白改变和修饰酶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丙戊酸(VPA )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的选择性抑制剂,研究表明,VPA 可增强成骨细胞向分化,但骨钙素作为分化后期标志,其表达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 VPA 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低浓度的 VPA不会降低细胞活力、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但它足以通过上调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的表达,使基质矿化明显增加。与之相反,在转录水平上来看,骨钙素水平降低,这与 HDAC2受到抑制密切相关。事实上,通过 shRNA 介导的 HDAC2沉默对成骨细胞相关标记物表达的影响与 VPA 刺激的影响相类似。我们得出结论,VPA 不会诱导成骨细胞的终末分化,但可刺激不完全成熟细胞的产生。此外,通过 RNA 干扰可特异性抑制单个 HDAC,从而使成骨向分化能力增强,表现出一种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8周为1个疗程。采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功能状态及炎症反应,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TG、Hcy、CRP水平显著降低,eGFR、H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SCr、BUN、TG、Hcy、CRP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GFR、HDL- 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患者肾功能、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有利于保护血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180例327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202例次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61.77%.革兰阳性球菌154例次,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60.89%;革兰阴性杆菌38例次,其中大肠埃希菌11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5.45%;真菌10例次,其中假丝酵母菌7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3.4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3.25%,其次为莫西沙星,为5.19%,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2.99%、35.71%、45.45%,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4.42%.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0.53%,其次为头孢他啶,为23.6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32%、28.21%、36.8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达50.00%.重复感染54例,共114例次,72例次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1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3例次,占87.50%,革兰阴性杆菌9例次,占12.50%,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本中心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接触污染是导致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中心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57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9例与对照组7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斑蝥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同步放化疗治疗。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和近期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CR、PR、SD、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0.05),近期有效率(CR+P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较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4+/CD8+、CD8+、CD19+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趋势缓和。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在规范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给予复方斑蝥注射液治疗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提高疗效,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