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4d,观察血浆纤维蛋白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应用巴曲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持续增高于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Ⅰ期,口服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治疗。2006年6—7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故停用瘤可宁,开始皮下注射干扰素,无明显疗效,而于2006年8月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1.0cm×0.5cm×0.5cm-4.0cm×4.0cm×4.0cm大小。B超示:肝脾肋下不大。血常规示:WBC20×109/L,淋巴细胞0.49、Hb107g/L、Pt172×10^9/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明确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1次/晚;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5mg、腺苷钴胺0.5mg、维生素B620mg。每周随访1次,测定血压、心率、记录不良反应。12周复查Hcy、颈部血管超声、血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光滑/粗糙例数、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3例服药后出现恶心、食欲不振,1例皮肤不适感,1例皮肤发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3例,均未超过正常值2倍。结论应用降低Hcy药物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62岁。主因头晕、反应迟钝20 d于2013年4月18日入院。20 d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成双,无耳鸣、耳聋,无恶心、呕吐,无心慌、气短,伴反应迟钝,应答不完全正确,偶有小便失禁,行动迟缓,不能独立行走,需他人搀扶,曾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苯妥英钠等药物口服(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于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回当地医院继续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6个月,未正规服药及监测血压变化。入院查  相似文献   
5.
桥本脑病(HE)是一种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激素敏感的脑病[1].因为多数患者对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良好,因此也称为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对激素敏感的脑病或非血管炎性、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HE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似,故常被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率,现总结2例HE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主因发作性肢体抽搐2d,意识不清3h入院,入院前2d患者与人争吵后突然倒地、双眼上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伴小便失禁,持续约7min缓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溶血磷脂酸(LPA)的研究,特别是在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LPA是一种多功能的磷脂信使,是导致局部血小板栓子形成的主要因子。本文旨在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中LPA水平的变化,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蛋白在急性脑干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干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给予白蛋白10g静滴,1次/d,共7d。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可明显著提高生存率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正五聚蛋白(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40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5例、稳定斑块组80例和内膜增厚组85例。另选取经颈动脉彩超检查无异常体检者82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四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PTX3水平。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及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TC、TG、LDL-C、PTX3、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PTX3、hs-CRP呈增高趋势(P<0.05)。与内膜增厚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TC、TG、LDL-C水平、IMT均显著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HDL-C显著降低(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与血清TG、LDL-C、hs-CRP、PTX3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TX3和hs-CRP作为炎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可反映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2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震颤2年,加重5h于2012年5月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呼之尚能睁眼,无肢体抽搐,无发热,查头颅CT示脑萎缩,考虑脑梗死,给予抗栓治疗后好转,此后反复出现4次类似症状,每次持续1-3d缓解,均于当地医院按“脑梗死”治疗好转,患者逐渐出现肢体震颤、僵硬,入院前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无活动,未诊治而来我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昏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面瘫,四肢不自主抖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氏征阴性。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人院后查头颅MRI示: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电图:广泛中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脑波的频率变慢,未见尖棘波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