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1],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和眼轴的增长,眼底病发生率升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出血、豹纹状眼底等[2]。因此近视防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而豚鼠是建立近视模型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切片在实验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因视网膜结构复杂,在制作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时,易出现视网膜断裂折叠、细胞固缩、胞核不清等问题,影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或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属支吻合。结果: l3例DIEP皮瓣均修复成功,皮瓣外观满意。术后随访舌形态良好,功能满意。供区直接闭合,其中1例患者皮瓣供区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腹部伤口均为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且供区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损伤小,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皮瓣移植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阿魏酸钠对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分析皮瓣的损伤程度,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皮瓣组织中COX-2及HO-1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法检测皮瓣组织中MPO、MDA、NO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相比于生理盐水处理组,阿魏酸钠处理可显著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同时上调皮瓣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抑制COX-2通路的活化。在阿魏酸钠的作用下,皮瓣组织的MPO、MDA的含量明显下降,同时NO的合成增加,阿魏酸钠可显著抑制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阿魏酸钠对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茶对牙龈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 0 1 0年1 2月—2 0 1 6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牙龈癌新发病例1 2 1例,同期经性别、年龄成组匹配,选取医院体检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363例作对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饮茶及其相关变量与牙龈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饮茶可降低牙龈癌的发病风险(OR=0.51,95%CI:0.29~0.90);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每日饮茶量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牙龈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均Ptrend<0.05);此外饮茶年龄≥25岁、饮茶浓度适中、饮温茶以及饮绿茶和乌龙茶也可降低牙龈癌的发病风险。分层分析结果发现与吸烟者相比,在非吸烟者中饮茶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OR=0.40,95%CI:0.1 7~0.9 6),在非饮酒和饮酒者中饮茶的保护作用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结果并未发现吸烟与饮茶,饮酒与饮茶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饮茶是牙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且每日饮茶量、饮茶年限与牙龈癌发病风险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与舌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190例,并选取同期686例社区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仅18岁前、仅18岁后、18岁前后均被动吸烟与舌癌发病风险的调整OR(95%CI)值,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与无被动吸烟者相比,仅18岁前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2.813(OR=2.813,95%CI:1.581~5.005),仅18岁后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1.666(OR=1.666,95%CI:1.055~2.631);18岁前后均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2.690(OR=2.690,95%CI:1.674~4.322)。而且每日暴露时间越长、开始暴露年龄越小、被动吸烟年限越长,患舌癌的危险性就越大(均有P趋势<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女性或年龄≥60岁者比男性或年龄<60岁者患舌癌的风险更高。结论 被动吸烟是舌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减少被动吸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舌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变化与血管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脑梗死后乏氧组织的变化与血管增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脑缺血1.5 h再灌注(1.5 h IR组)和持续缺血(PI组)的线栓模型,采用2-(2-硝基-1氢-硝基咪唑-1-羟基)-氮-(2,2,3,3,3-5氟嘌呤)乙酰唑胺(EF5)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乏氧组织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2组术后3 d、7 d、14 d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的MVD以及与乏氧组织的关系。结果: 1.5 h IR组术后3 d、7 d、14 d均见乏氧组织存在,PI组乏氧组织仅存在3 d,假手术组不存在乏氧组织。各观察时点的乏氧组织内部MVD均较周围区域的MVD小(均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1.5 h IR组和PI组的皮层MVD均不断增大(均P<0.01),而1.5 h IR组7 d和14 d的皮层MVD均高于PI组(均P<0.01)。结论: 脑梗死后乏氧组织出现在微血管稀疏的区域。微血管增生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乏氧组织持续时间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福建地区口腔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访设计,随访705例口腔癌患者,收集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生存情况,运用COX回归探讨口腔癌预后影响因素的风险比例(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性别、文化程度、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首诊淋巴结转移、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口腔卫生是影响口腔癌总体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首诊淋巴结转移、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口腔卫生与口腔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下颌骨红肿、疼痛,伴或不伴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PHO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我科诊治的5例SAPH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并讨论SAPHO相关的下颌骨骨髓炎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特点。结果: 以下颌骨红肿、疼痛,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PHO,与弥漫性硬化性下颌骨骨髓炎类似,极易混淆。治疗上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不提倡手术治疗。结论: SAPHO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生在下颌骨者更是罕见,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掌握其诊断标准,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