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的临床疗效、呼吸道粘膜损伤情况及病人耐受性.方法 选择ICU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组(鼻咽组)及常规吸痰组(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常规经口腔、鼻腔吸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组在设置了鼻咽通气道后同样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经鼻咽通气道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2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吸痰间隔时间、有无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PaC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吸痰后下降,SaO2升高,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PaCO2下降、SaO2升高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吸痰间隔时间、粘膜损伤发生率及病人不耐受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在临床吸痰效果、降低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方式吸痰,而且可以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置入方法 简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密闭式吸痰(CS)法对急性肺损伤和/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及对照组各25例,分别应用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肺复张,仅给予密闭式吸痰。观察3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变化,并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吸痰前3组SpO2之间无差异;吸痰后3min,观察组1、2SpO2与吸痰前比较无差异,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吸痰后102min,观察组2与吸痰前比较SpO2无差异,但高于观察组1及对照组,观察组1及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结论联合应用短期纯氧吸入密闭式吸痰及膨肺复张术,可以持久改善患者氧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气囊上液引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Hi-LoTM高容量/低压气囊可冲洗式气管插管,EvacTM冲洗管连接负压引流器行持续引流,每隔6h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气囊上声门下间隙2~3次,每次注入生理盐水4~5ml;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插管。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气囊上液持续引流及生理盐水间断灌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VAP具有预防作用,继而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住院儿童患者罹患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高危因素。方法:制订统一调查表,对256例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VAP组104例,非VAP组152例,将两组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及t检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性意义项目作为自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分析。结果:VAP发生率为40.6%(104/256),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插管、留置胃管、H2受体拮抗剂应用及平卧体位是罹患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性别、年龄、先期应用抗生素与VAP的发生无关联。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反复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及应用H2受体拮抗剂,采用半卧体位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先期应用抗生素不能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中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初治ALL患儿30例为ALL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入院前均无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疾病史。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Ⅰ水平,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BP-3水平。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L组与健康对照组IGF-Ⅰ血清水平分别为(18.95±4.02)×106g/L、(34.12±7.86)×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9.412P<0.01);ALL组IGFBP-3血清水平为(1186.52±211.64)×106g/L,健康对照组为(2070.45±673.82)×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6.855P<0.01);ALL组血清IGF-Ⅰ与IGFBP-3呈显著正相关(r=0.745P<0.01)。结论IGF-Ⅰ及IGFBP-3可能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方法 对我市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18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回顾性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对职业防护的认识、穿戴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危害的影响、锐器损伤原因及损伤后的处理等情况.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低,部分工作人员未完全执行去污区的穿戴防护用品的制度,职业危害中锐器损伤的发生率最高,损伤后进行血液检查、注射高效价球蛋白、报告上级并追踪调查的情况非常少,甚至有工作人员对伤口未作任何处理.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低.不仅要通过职业培训等提高职业防护认识,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管理部门要建立完整的职业安全防护规程并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执行,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同时建立健康档案以了解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喷射雾化器持续雾化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艳玲  胡俊玲  邵静 《医学信息》2009,22(3):227-228,232
目的探讨喷射雾化器持续雾化对气管切开气道的湿化作用。方法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应用氧气驱动喷射雾化器,在雾化器内加无菌注射用水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应用输液泵将无菌注射用水持续泵入气道进行湿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湿化满意度、呼吸音改善优于对照组,湿化不足、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利用喷射雾化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吸痰,洗涤消毒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颅脑外伤常规治疗、护理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基础上,应用γ-IFN100万U/次,每12h-次进行雾化,疗程5d。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ALI发生率分别为23.3%(7/30)、36.7%(11/30),X^2=4.592,P〈0.05;病死率分别为3.3%(1/30)、13.3%(4/30),22=7.872,P〈0.01。结论γ-IFN雾化吸入可能抑制了肺部炎症介质的产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密闭式吸痰(CS)法对急性肺损伤和/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及对照组各25例,分别应用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肺复张,仅给予密闭式吸痰.观察3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变化,并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吸痰前3组SpO2之间无差异;吸痰后3 min,观察组1、2 SpO2与吸痰前比较无差异,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吸痰后10min,观察组2与吸痰前比较SpO2无差异,但高于观察组1及对照组,观察组1及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结论 联合应用短期纯氧吸入密闭式吸痰及膨肺复张术,可以持久改善患者氧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形态学检查在早期眼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早期眼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20例可疑眼表感染性疾病患者,均详细记录相关病史,入院后均行形态学检查,并以最终行细菌或真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早期眼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形态学检查与培养检查细菌结果比较显示,形态学检查对早期眼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5.1%,阳性似然比为0.70,阴性似然比0.96;形态学检查与培养检查真菌结果比较,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1.4%,阳性似然比为0.65,阴性似然比0.95.结论 形态学检查在早期眼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无论对于细菌学感染或真菌性感染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诊断特异度,可以早期给予患者及时的诊断以便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