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RASSF1A抑癌基因在胶质瘤组织及脑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程度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4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6例脑正常组织采自手术患者。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检测46例胶质瘤(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6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及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对RASSF1甲基化发生率与临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6例脑胶质瘤组织DNA标本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5.2%(30/46);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RASSF1A在胶质瘤和脑正常组织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P〈0.05)。在46例脑胶质瘤中RASSF1A有30例发生甲基化,其中低级别组14例(14/26),高级别组16例(16/20),两组之间甲基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甲基化发生频率分别为63.2%(12/19),68.8%(11/16),63.6%(7/11)。在各组之间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SSF1A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脑胶质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RASSF1A在胶质瘤中有甲基化发生,在脑正常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检测胶质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对临床判断肿瘤发生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往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近年来我们采用经颅骨硬脑膜穿刺治疗此类血肿,收到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76岁,最小52岁,平均62岁。有外伤史5例,外伤史最长时间为4个月,最短时间为6周...  相似文献   
3.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脊髓髓内肿瘤42例临床资料,总结归纳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技巧及经验,提出早期诊断及肿瘤全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ASSF1抑癌基因两种不同转录子RASSF1A、RASSF1B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RASSF1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4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ASSF1A在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完全表达。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47.8%(22/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SSF1B在正常脑组织中可完全表达,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26.1%(12/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ASSF1A、RASSF1B在胶质瘤中表达缺失率与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SSF1A、RASSF1B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缺失程度不同,RASSF1A表达缺失更明显。RASSF1A、RASSF1B在胶质瘤中表达缺失率与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检测RASSF1A在脑胶质瘤中的缺失情况对临床判断肿瘤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 2 8例破裂动脉瘤病人 ,均采取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 8例中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6 7岁 ,平均 53岁。Hunt Hess分级 :Ⅰ级 1例 ,Ⅱ级 3例 ,Ⅲ级 14例 ,Ⅳ级 8例 ,Ⅴ级 2例。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 8例 ,突发头痛 17例。其他症状有动眼神经麻痹 5例 ,偏瘫 9例 ,失语 2例 ,癫痫大发作4例。术前出现颞叶沟回疝 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次数 :1次 17例 ,2次 8例 ,3次 3例。以上病例中2 6例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2例CT检查表现为颅内血肿 ,因病情严重未行脑血管造影而…  相似文献   
6.
脑损伤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损伤后高血糖对大鼠血 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Ⅰ组 ) ,高血糖组 (Ⅱ组 ) ,脑损伤后正常血糖组 (Ⅲ组 ) ,脑损伤后高血糖组 (Ⅳ组 )。应用流体冲击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 ,然后分别对高血糖及正常血糖组的血 脑屏障结构的损伤的标记物伊文蓝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相同脑损伤的情况下 ,高血糖组的伊文蓝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 (P <0 .0 1) ;同时以上 2组的伊文蓝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血糖组 (无脑损伤组 ,P <0 .0 0 1) ;而正常对照组与高血糖组的伊文蓝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损伤后高血糖使大鼠血 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往均采用传统的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近年来更多采用经颅骨硬脑膜穿刺置氧法.目的探讨锥孔置氧法新术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对象于1997-01/2004-12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行颅骨锥孔置氧法治疗未使用引流管的男性住院患者11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史1.5个月,10例有不同程度的头外伤.外伤史最短6周,最长9周,平均7周.均以头疼为主诉,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无力(在Ⅳ级以上).均经头CT,MRI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有8例行MRI检查.血肿部位均为幕上,右侧5例、左侧6例.血肿量按长×宽×层面(1 cm/层),计数最少70 mL,最多140 mL,平均105 mL,占位效应为均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移位.方法患者在床头取侧卧位,经CT定位取血肿最厚处锥孔.局部麻醉下以0.4~0.5 cm骨锥锥孔,用14号腰穿针套管针刺硬膜,拔出针芯,可见血自动流出.待血不流后注入10 mL过滤医用氧气,再使血肿在压力下自动流出.反复注入过滤氧气,10 mL/次,直至无血自动流出,再注入10 mL过滤氧并同时拔出套管针包扎.记录每例患者累计置氧量.术后可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尽量加大加快输液量,输液时间平均为2周.主要观察指标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4 h内复查头CT,血肿均明显减少,其中3例完全消失.3周后中线结构对称,诸脑室形态正常,头疼消失.5例术前肢体无力患者肢恢复正常.②颅骨锥孔置氧法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优缺点优点手术简单在床头即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避免了下肢血栓形成.颅内压不会迅速下降,置氧后包膜内有一定压力,从包膜(半透膜)外进入包膜内的脑脊液在压力始终存在下无法进入,随着氧气吸收血肿腔缩小,最终消灭血肿腔.减少出现脑组织血流灌注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节约经济开支.缺点是严重心脏病患者不易床头手术;术后不能马上缓解头疼或肢体无力症状. 结论术前用CT定位经硬膜下锥孔置氧法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往均采用传统的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近年来更多采用经颅骨硬脑膜穿刺置氧法。 目的:探讨锥孔置氧法新术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 对象:于1997-01/2004-12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行颅骨锥孔置氧法治疗未使用引流管的男性住院患者11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史1.5个月,10例有不同程度的头外伤。外伤史最短6周,最长9周,平均7周。均以头疼为主诉,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无力(在Ⅳ级以上)。均经头CT,MRI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有8例行MRI检查。血肿部位均为幕上,右侧5例、左侧6例。血肿量:按长&;#215;宽&;#215;层面(1cm/层),计数最少70mL,最多140mL,平均105mL,占位效应为均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移位。 方法:患者在床头取侧卧位,经CT定位取血肿最厚处锥孔。局部麻醉下以0.4-0.5cm骨锥锥孔,用14号腰穿针套管针刺硬膜,拔出针芯,可见血自动流出。待血不流后注入10mL过滤医用氧气,再使血肿在压力下自动流出。反复注入过滤氧气,10mL/次,直至无血自动流出,再注入10mL过滤氧并同时拔出套管针包扎。记录每例患者累计置氧量。术后可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尽量加大加快输液量,输液时间平均为2周。主要观察指标:肢体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1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4h内复查头CT,血肿均明显减少.其中3例完全消失。3周后中线结构对称,诸脑室形态正常,头疼消失。5例术前肢体无力患者肢恢复正常。②颅骨锥孔置氧法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优缺点:优点:手术简单在床头即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避免了下肢血栓形成。颅内压不会迅速下降,置氧后包膜内有一定压力,从包膜(半透膜)外进入包膜内的脑脊液在压力始终存在下无法进入,随着氧气吸收血肿腔缩小,最终消灭血肿腔。减少出现脑组织血流灌注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节约经济开支。缺点是严重心脏病患者不易床头手术;术后不能马上缓解头疼或肢体无力症状。 结论:术前用CT定位经硬膜下锥孔置氧法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制改良的镍钛剥离器械在体外剥离山羊上颌窦底黏膜获得体积的剥离效果.方法:在体外建立即时可视的山羊上颌窦底黏膜剥离体积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四种上颌窦剥离器械剥离上颌窦底黏膜,对伞形剥离器械组、探针改良型器械组、012镍钛器械组、014镍钛器械组的剥离体积进行方差分析及SNK两两组间比较.结果:四组组间剥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伞形剥离器械组与012镍钛器械组,伞形剥离器械组与014镍钛器械组,探针改良型器械组与012镍钛器械组,探针改良型器械组与014镍钛器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伞形剥离器械组与探针改良型器械组,012镍钛器械组与014镍钛器械组.结论:四种器械剥离上颌窦底黏膜均能获得有效的扩增体积.012及014镍钛剥离器械获得的体积均优于伞形剥离器械组以及探针改良型剥离器械组,且012镍钛器械组与014镍钛器械组获得的扩增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仅有单侧弹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上存在差异的参考层面,为TMD诊断和对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侧TMJ仅有弹响的TMD患者10例,通过CBCT三维成像和重建,观察同一患者两侧TMJ重建后横断面的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间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每位患者上述各测量指标做两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上述横断面的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间隙等观察指标在同一患者中,左右两侧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侧TMJ仅有弹响的TMD患者,锥形束CT不具有对比研究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