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颅脑减压术后早期腰穿放脑脊液的可能性.方法 对68例颅脑去骨瓣减压患者,于术后第4~7天开始做腰穿放血性脑脊液,第一次采用9号腰穿针,缓慢放脑脊液并给予0.9%氯化钠液3~5 mL进行置换4~5次;从第二次腰穿放液开始,对于初压在350mmH2O以上者,终压控制在100mmH2O左右,对于低于350 mmH2O者,则尽量多放.对于压力在300 mmH2O以上者,腰穿放液过程中静脉给予20%甘露醇快速点滴.结果 68例患者在腰穿放脑脊液过程中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在第二次腰穿测压时压力下降明显,最低可达100mmH2O.术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有脑室扩大现象.结论 颅脑减压术后早期腰穿放脑脊液,尽管压力很高,但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在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应的解毒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脂肪乳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型利肽钠(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58. 88±7. 91)%]比对照组患者[(53. 49±7. 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氧分压(Pa O2)及酸碱度(p H)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值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用脂肪乳剂对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其心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强迫症是一种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氯米帕明、舍曲林等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但对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为此,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两点一线的原理设定颅内血肿钻孔引流点和穿刺方向,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方法与结果以基底核区脑出血为例,在血肿同侧和对侧(一般为180°水平位)分别放置3个标志  相似文献   
6.
对15例表现为嗜睡或浅昏迷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漂浮骨瓣减压手术,术后第2天开始骨瓣向外漂起,第4天开始自行复位,复位后骨瓣对合满意。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在嗜睡或浅昏迷状态下手术,可采用漂浮骨瓣减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额肌肌皮瓣,作为一种带蒂岛状瓣修复额部缺损,有许多优点。在较小的或中等范围的额部病变切除术后,可立即应用额肌肌皮瓣修复额部缺损,甚至可应用该皮瓣修复鼻缺损。由于额肌岛状肌皮瓣含有完整的神经侧束,就有可能携带一些感觉神经,使修复部位感觉恢复。我们在较小的或中等的额部病变切除术后,应用带蒂岛状瓣修复缺损,发现额肌肌皮瓣是一种可靠而又实用的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这种皮瓣可在一期手术中立即完成,并发症低、而且能尽快的修复外形、操作简单、易行。有两例术后早期,岛状瓣内出现轻度的静脉充血,但最后治疗效果也很理想。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人认为血小板输注前在37℃的短期保温,与未保温的血小板比较,能提高输注后循环血小板的数量和输血效果,以致于能减少输血次数,而另一些研究者在类似条件下未能发现这些提高,这样就容易引起实际应用上的偏差。基于上述有争论的问题,本文作者研究了37℃保温对血小板存活性的影响。对10名健康的志愿者,采用双标记技术(~(111)铟和~(114m)铟),同时回输保温和未保温的自身血小板,排除了个体内不同时间和个体间的差异,其中5名志愿者接受了新鲜制备的保温和本保温血小板,而另5名志愿者接受了贮存4~5天的保温和未保温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我科收治一名重症中毒男性患者,29岁,入院前12小时睡梦中突然疼醒,发现右腕部桡侧有2个小眼,中央有小疱,局部红肿,疼痛明显,自行用缝衣针挑刺,挤出清亮疱液,当时伴有寒战、发热、肢体乏力,未在意。之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头痛、头晕、恶心明显来院就诊,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居住在仓库,仓库周围即是猪牛圈,常可见蜈蚣、壁虎等生物爬行,考虑为蜈蚣咬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