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梗阻性脑积水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分析侧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的生物力学响应及其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依据正常国人颅脑MRI轴位T2加权图像获取解剖信息,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生成包含侧脑室前、后角和体部的半侧脑层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脑组织为固、液两相物质组成的线性多孔弹性材料,设定生物力学特性参数及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施加载荷,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计算求解,以云图形式输出结果。结果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各部的扩张过程,直观显示出各个时间步室周脑组织内的应力类型及分布、各部的应变和位移。结论膨胀性应力集中引起角部脑水肿;梗阻性脑积水早期侧脑室角部形态变化最明显;体部附近脑组织结构容易受压移位。这些生物力学响应是室内压增高的结果,也与侧脑室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经皮层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层入路选择件海马含仁核切除术对颞叶癫痫的治疗效果及风险。方法 20例单侧海马硬化性顽崮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采用颢部开颅经颞中同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随访至少1年以卜,采用Engel分级量表进行针对癫痫发作控制效果的评价。结果 Ⅰ级结果15例,Ⅱ级结果3例,Ⅲ级结果2例,无明显持久性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严格筛选的颞叶内侧癫痫,颞部开颅经颞中回皮层入路选择性切除海马含仁核术对治疗颞叶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一种灵敏的观测侧脑室容积变化的线性测量方法,用以指导脑积水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正常成人颅脑CT轴位图像资料建立侧脑室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脑积水发生时侧脑室的扩张过程,观察分析侧脑室各部的扩张特点,提出一种灵敏的观测侧脑室容积变化的线性测量方法。结果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脑积水发生时侧脑室各部的扩张并不均衡,体部向外侧的位移最显著,而侧脑室前、后角及其它部位向外侧的位移均小于体部。结论侧脑室体部脑室-颅腔比是反映侧脑室容积变化的灵敏的线性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男,42岁。因突发上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6h,以消化道溃疡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收住院。查体:急性痛苦病容,腹部凹陷呈舟状,触之如板状,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剑突下偏右侧为最重,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腹部透视:双侧膈下游离气体影。急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盆腔内放置侧孔橡胶引流管,右下腹戳孔引出。术后第5天拔除盆腔引流管时,发现阑尾嵌顿于引流管内,  相似文献   
5.
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描述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该段血管的微观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调节机制。方法非血管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行开颅手术,术中小心暴露并取出脑桥静脉至近静脉窦端,常规TEM样品制备方法,选取脑桥静脉流出端行超薄切片,重金属盐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脑桥静脉流出端有大量致密排列的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也可见弹性纤维及少量网状纤维,散在的成纤维细胞也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未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该血管节段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与脑静脉系统其他部位明显不同。结论脑静脉血管床贮存的大量静脉血液可以通过容量调节影响到颅内压力变化,而脑桥静脉作为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最后通路,流出端具有的特殊形态学特征提示其可能是脑血液循环中静脉血液流出的关键环节。由于该段静脉血管壁没有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而致密分布的胶原纤维本身不具有自主舒缩功能,因此推测该段血管缺乏主动调控机制。研究脑桥静脉流出端参与静脉血液流出的被动调节机制可为下一步针对脑静脉系统临床治疗颅内压增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准确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致痫灶综合定位方法的准确性,总结出简便准确的综合定位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资料,分析归纳所采用的不同致痫灶综合定位方法,并以此将病例分为5组:A组为磁共振(MRI)阳性+视频脑电图(VEEG)+皮层及深部电极(ECoG及DEEG)组,B组为MRI阳性+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ECoG及DEEG组,C组为MRI阳性+VEE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ECoG及DEEG组,D组为MRI阴性+VEEG+SPECT+ECoG及DEEG组,E组为MRI阴性+VEEG+PET-CT+ECoG及DEEG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Engel分级进行术后疗效评估,以Ⅰ~Ⅲ级作为效果良好的评价标准,并作为致痫灶定位准确的标准,通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出各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对不同综合定位程序的定位能力做出评价。结果致痫灶准确定位病例A组16例(16/18),B组10例(10/11),C组16例(16/17),D组3例(3/4),E组8例(8/10);A、B、C三组间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异,D、E组明显低于A、B、C三组,D组定位能力最差。结论 MRI结果阳性且与VEEG一致者可定位致痫灶;MRI阴性而VEEG与PET-CT结果一致者可定位致痫灶;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监测是致痫灶再定位及指导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不同术前定位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头皮脑电图、视频脑电监测、皮层电极、深部电极、头颅CT、MR1、PET七种检查定位方法的阳性结果,计算出准确定位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头皮脑电图的定位能力明显低于视频脑电监测、皮层电极、深部电极监测及MRI、PET检查,后五种评估方法的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上述术前定位方法单一应用不具有特异性.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需综合应用各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与人脑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GDNF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单参数分析。结果:GDNF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阳性表达率在胶质瘤组织中分别为41.17%、41.67%、68.75%和100.00%,正常脑组织为45.00%,计算所得FI值分别为0.83-1.07、0.82-1.10、0.96-1.78和1.47-2.16,正常脑组织为0.58-0.89,显示细胞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对所得数据行方差分析,各样本采用方差齐性检验,显示各样本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78。样本均数间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显示GDNF在胶质瘤中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也增加(P〈0.01)。结论:GDNF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分化,其可以作为胶质瘤的检测指标,提示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为进一步研究GDNF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及探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29岁。因呕血、黑便八小时来院就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剑突下稍偏右有轻压痛,余无名显阳性体征。急诊胃镜检查:胃体窦交界处大弯侧有一类似息肉样肿物伴出血,病变性质不明。保守治疗24小时,未能控制出血,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取病变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胃内异位胰腺症合并溃疡,遂行病变胃壁局部切除手术。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