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医院内感染临床特点的因素,探讨减少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感染的患者1737例,记录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感染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6%,院内感染死亡率为34.2%,与非感染组死亡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占90.4%(103/114);感染病原菌主要以G-菌为主占39.2%。结论医院内感染严重地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因此有效地预防和积极治疗医院内感染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尿酸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结果分为无DR组(40例)、增生型DR组(45例)、非增生型DR组(35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实验室生化指标、血清脂联素及尿酸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的危险因素。结果4组受试者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甘油三酯(glycerin trilaurat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8、0.582、2.715、5.382、5.174,P=0.007、0.016、0.028、0.003、0.001);无DR组、非增生型DR组及增生型DR组TG、HbA1c、FP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DR组vs对照组:t=2.246、12.440、14.539,P=0.028、0.000、0.000;非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3.127、14.775、14.767,P均=0.000;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3.349、16.197、12.755,P=0.001、0.000、0.000),且随病情加重而上升。非增生型DR组及增生型DR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2.113,P=0.040;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2.778,P=0.007),且随病情加重而下降。4组血清脂联素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28、26.491,P=0.004、0.001),无DR组、非增生型DR组及增生型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无DR组vs对照组:t=2.227,P=0.031;非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5.198,P=0.000;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6.827,P=0.000),且随病情加重而下降。无DR组、非增生型DR组及增生型DR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DR组vs对照组:t=5.681,P=0.000;非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13.688,P=0.000;增生型DR组vs对照组:t=23.620,P=0.000),且随病情加重而上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脂联素及尿酸是影响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R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尿酸水平升高,且与DR进展相关,脂联素和尿酸是影响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欣  王雅琼  李雯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61-163,216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rFⅦa)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再扩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 h内完成头颅CT的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rFⅦa治疗组(rFⅦa组)和未应用rFⅦa组(对照组),rFⅦa组给予40μg.kg-1 rFⅦa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 h后比较血肿变化,同时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价转归。结果:24 h后复查头颅CT时rFⅦa组血肿扩大(>33%)4例(12.5%),对照组血肿扩大11例(3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 h后rFⅦa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增加(P<0.05),NIHSS评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mRS评分在0~3分的患者所占该组比率分别为84%和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FⅦa对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住院高血压患者24 h,白天和夜间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444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清学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AASI定义为1减去24 h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回归系数.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男性尿白蛋白肌酐比≥22 mg/g,或者女性尿白...  相似文献   
5.
Aβ25-35杏仁核注射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和AchE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杏仁核注射Aβ25-35对大鼠脑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Pser404-tau)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 右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用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β对大鼠海马Pser404-tau的影响;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海马区AchE活性变化。结果 Aβ25-35杏仁核注射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AD模型组的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海马AchE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结论杏仁核注射Aβ25-35可导致Ser404位点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药品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临床药物研究水平。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及资质、文件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建设卫星药房,并采取GCP药房监管模式,实现试验用药品闭环管理。实施后,试验用药品质控问题减少,管理更加规范。卫星药房可作为GCP 药房的补充,确保试验用药品安全,提升临床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的左右心房应变指标及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心肌肥厚程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以及心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6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12h内完成磁共振检查,且(PWI-DWI)/DWI×100%>30%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溶栓后2周、3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 溶栓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2周和3个月,溶栓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轻度认知损害是界于正常老年和痴呆之问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轻度认知损害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率较高,大量文献报道轻度认知损害处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因此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脑脊液中的生物标记在检测轻度认知损害以早期确诊阿尔茨海默病上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就轻度认知损害的概念、脑脊液生物诊断标记及其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变中的早期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规律。方法对 2600例年龄小于7岁的腹泻患儿进行烘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7种,1462例,阳性率56.2%,且季节性等分布明显,结论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可及时明确病原,做到病因学诊断,同时细菌药敏试验提示,常规抗杆菌的抗菌素均耐药,避免了盲目及滥用抗菌素;及时明确病原.鉴别感染性腹泻病及非感染性腹泻病,对非感染性腹泻采用肠粘膜保护剂及微生态制剂明显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