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的胶质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探讨胶质瘤干细胞与放疗耐受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并同时诱导纯化的肿瘤干细胞向胶质瘤细胞分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胶质瘤细胞分别以0、2、3、5、8、12 Gy的6MV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72 h,采用MT...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 h内400 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 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 ℃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 000~ 38 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 ℃照射35 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 mL,立即置于-80 ℃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背景:试管法分离脐血干细胞效率低,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应用临床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寻找一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脐血干细胞分离方法用于治疗骨股头坏死尤为迫切。 目的:拟建立一种高效、安全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脐血干细胞分离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实验,于2006-02/2007-08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应用研究所及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完成。 对象:2006-02/2007-08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住院和门诊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6岁,4例合并激素应用史。脐带血来自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正常足月分娩的健康胎儿,平均采血量90 mL。分离所用四联袋包括1个主袋、1个空袋、2个生理盐水袋,为山东威高集团产品。 方法:将采集6 h内的脐血用无菌接口机与四联袋的1个空袋相连,离心分出部分血浆后,剩余的红细胞内加入羟乙基淀粉充分混匀,静止5 min后加入氯化钠液等倍稀释,淋巴细胞分离液倒入四联袋的主袋内,按1∶1比例将脐血缓缓加入盛有淋巴细胞分离液的主袋内,离心后白膜层流入另1个空袋内,此袋即为富单核细胞溶液。将保存24 h内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用脐血浆悬浮后,经手背浅静脉输注给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个核细胞≥1×108/份,2份/次,间隔3 d后再次输注,共3次,此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两三个月。 主要观察指标:脐血单个核细胞回收率及细胞活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收率高、效果好,且分离过程不易发生微生物污染。8例患者关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有效率100%;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均有明显改善。细胞移植后6个月,5例可见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区骨质密度的改变,2例股骨头形态恢复正常,另外1例无变化;12髋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9髋MRI图像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减少,3髋无变化。在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无并发症及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四联袋结合无菌接口技术分离脐血干细胞高效、安全,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经静脉多次、多份输注脐血干细胞为全身整体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求一种将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最佳诱导剂及诱导时间 方法:用不同诱导剂将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分为四组:组一:GDNF(20μg/L) +RA(0.3 mg/L)组二:BDNF(20μg/L)+RA(0.3 mg/L) 组三:GDNF(20μg/L)+BDNF(20μg/L)+RA(0.3 mg/L)组四:空白对照 各组均加入2.5%胎牛血清,分别于诱导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状,并进行细胞计数,胎盼兰检测细胞活力,并 行免疫组化鉴定。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干细胞及肝细胞,从而参与肝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和重构.目的:进一步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培养 4 d后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移植后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移植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移植前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9.43 g/L,2 378.5 U /L,47.4%,112.78 U/L,79.36 U/L,17.91 s,2.01 g/L.移植后4周分别为33.30 g/L,2 866.5 U /L,55. 8%,79.01 U/L,56.37 U/L,16.26 s,2.35 g/L.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培养后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在移植过程避免了免疫排斥等反应,是治疗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腰穿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d后经腰椎穿刺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手术前后肌力和NIHSS评分通过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症状改善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可使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在移植过程避免了免疫排斥等反应,是治疗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腰穿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d后经腰椎穿刺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手术前后肌力和NIHSS评分通过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总体症状改善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可使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赵林娜  李建斌  单泓  满勇  焦红亮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16-1718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分离脐血干细胞方法,并研究多次、多份脐带血干细胞静脉叠加输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①应用四联袋结合无菌接口技术制备脐血干细胞,对分离后单个核细胞(MNC)数、MNC收率、CD^34+细胞数、台盼蓝拒染率、红细胞混入量进行检测。②将四联袋分离的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给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时间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细胞移植后6个月,观察X线图像、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四联袋结合无菌接口技术分离的脐血MNC收率高,效果好且分离过程不易发生微生物污染。②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有效率100%;细胞移植后6个月,X线图像、股骨头形态学有不同程度改善。③在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和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①四联袋分离脐血干细胞是一种效率高、安全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分离方法。②经静脉多次、多份输注脐血间质干细胞,是全身整体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手段。③多份脐血干细胞不需ABO、HLA配型输注。  相似文献   
9.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荷瘤鼠C6胶质瘤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实验室前期课题成果显示,脐血或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亲肿瘤及抑瘤特性。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对照观察,于2008-06/09在郑州大学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完成。材料:胎盘来源于郑州大学一附院妇产科健康剖宫产产妇,C6胶质瘤细胞株由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惠赠,10只BALR/c裸鼠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胎盘,分离部分羊膜,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10只裸鼠背部双侧皮下注射含3×106个C6胶质瘤细胞的DMEM/F12培养基,建立双侧荷瘤鼠模型。成功造模后,模型对照组于裸鼠左侧皮下注射DMEM/F12培养基50μL,细胞移植组于同一裸鼠右侧皮下注射含2×106个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等量DMEM/F12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肿瘤生长情况,周围组织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等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后14,21d,细胞移植组肿块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F=54.127,P<0.05)。模型对照组瘤体呈结节状,部分肿瘤组织中心有坏死现象,内部有新生血管形成,肌层及皮肤浸润较明显,已达腹膜;细胞移植组瘤体分叶较少,无新生血管形成,仅有局部的皮肤浸润,未见肌层浸润。模型对照组细胞周期素D1蛋白呈阳性表达,而细胞移植组表达阳性率较低。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荷瘤鼠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可抑制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背景:Wnt信号通路是决定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通路。研究表明Dickkopf-1分泌蛋白能阻断Wnt信号向胞内的传递。目的:通过共培养体外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C6胶质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别使用CCK-8和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行观察,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6细胞中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Dickkopf-1的水平。利用抗Dickkopf-1的抗体中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ickkopf-1,检测抗体中和后的效应。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C6细胞的生长,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作用下,C6细胞中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下调。分泌蛋白Dickkopf-1的水平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浓度呈正相关。随着条件培养液浓度的增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增强。然而,当抗Dickkopf-1的抗体中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ickkopf-1后,抑制作用减弱。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的一些可溶性因子如Dickkopf-1,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