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国内医生对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认知现状,从医务人员角度分析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延误诊治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医生规范、持续开展针对性治疗的主要原因。方法 选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通过中国肌张力障碍联盟、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毒素分会成员单位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随机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生的基本情况、诊治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经验、对相关诊疗规范及区域专科设置的了解情况、开展肉毒毒素治疗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等。通过线上匿名方式填写,数据导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建库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311份,来自可能诊治过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医生。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来自三级医院,601%的医生为神经内科医生,其中437%的医生专攻运动障碍病亚专业。参与调查的所有医生几乎都诊治过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其中最常诊治的肌张力障碍类型是眼睑痉挛,有752%的医生正在开展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诊疗工作。区域设置运动障碍专科对于医生了解肌张力障碍诊疗规范(P<0001)及肉毒毒素注射技术(P<005)具有显著影响。251%的医生因“未经培训、技术有难度”难以初次开展肉毒毒素治疗,影响医生持续开展肉毒毒素治疗的主要因素为收费低廉、药占比高。结论 国内医生对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设置运动障碍专科可显著提高当地医生对肌张力障碍诊疗规范及肉毒毒素的了解程度,技术瓶颈、收费低廉、药占比高等是限制医生无法规律开展肉毒毒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标准化位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 BTX-A)治疗颜面部痉挛的有效性、疗效一致性及安全性.方法 标准化控制肉毒毒素注射位点的范围,分析连续3轮次治疗的有效率、症状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共60例颜面部痉挛患者接受了连续3轮次治疗,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96.4%和98.3%,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1.7%、...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肉毒毒素A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探讨继发性无应答现象的发生率及相关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汉诺威医科大学连续接受肉毒毒素A治疗持续至少1年(治疗≥4次)的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符合继发性无应答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和性抗体检测(小鼠膈肌实验)及痉挛模式再评估(肌电图分析).结果 共195例患者入选,其中接受Dysport 治疗者153例,平均单次剂量(389±144)U;接受Botox 治疗者42例,平均单次剂量(145±44 U).患者经重复治疗后平均临床改善综合评分(GCI)为(2.4±0.5).8例(4.1%)患者出现继发性无应答现象,其中4例(2.1%)中和性抗体检测阳性(接受Dysport治疗3例,接受Botox 治疗1例).抗体阴性者中3例证实痉挛模式改变,调整注射方案后GCl明显改善.结论 肉毒毒素A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长期疗效肯定,继发性无应答发生率低,中和性抗体的产生及痉挛模式改变可能是继发性无应答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HSS)又称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铁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锥体外系疾病,于1922年由Hallervorden和Spatz首先详细描述并为其命名~[1]。现报道经临床诊断并行肉毒毒素治疗的1例HSS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双上肢活动障碍3年伴头颈部不自主扭转1年余"于2013年11月21日来院。起初表现为双手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3岁,因"左下肢截肢后幻肢痛22年"于2012年7月12日入院.患者24年前因左小腿前外侧区发现一10 cm×10 cm大小皮下肿块,不可推动,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纤维瘤.术后1个月余刀口无法愈合,为安全起见行左股骨近端截肢术,术后2年左右出现左下肢幻肢感伴有幻肢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幻肢膝关节、小腿前区、足背及足趾,多呈针刺样疼痛.平均每天剧烈疼痛数次,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需服药才能有所缓解,曾先后服用"卡马西平、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等多种药物,疗效欠佳.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心肺腹无异常,左下肢股骨中段以下缺如,残端可见弧形手术瘢痕,局部皮肤僵硬.神经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1)左下肢截肢后幻肢痛;(2)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升压治疗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 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1年l月至2014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首次 发病48 h内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64例,分为升压治疗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 35例,升压治疗组除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外加用多巴胺升压治疗,使SBP较入院时血压 上升约20 mmHg,维持3天。于入院时和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 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价,NIHSS减少46%以上视为升压治疗显效;mRS≤2分为预后良好。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入院2周时升 压治疗组显效率为27.6%,与常规治疗组的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930)。发病6个月升压治疗 组预后良好率为65.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8.6%,但差异无显著性(P =0.174)。 结论 升压治疗对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近2年收治的107例SAH患者的临床、血生化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21.5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5岁(P=0.029,OR为1.62~16.02)及CT评级≥3级(P=0.002,OR为1.05~16.76)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独立相关。尽管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低钠血症、高血糖、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Hunt-Hess评分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55岁及CT评级≥3级是SAH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多点注射治疗颜面部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BTX-A注射治疗颜面部痉挛患者的资料,评估疗效起止时间、症状缓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80例患者接受BTX-A注射治疗.平均起效时间(3.2±1.6)d,达高峰时间(7.2±2.2)d,疗效维持时间(19.6±6.1)周.达到完全缓解50例(62.5%)、明显缓解26例(32.5%)、部分缓解4例(5%).14例(17.5%)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BTX-A多点注射能够明显改善颜面部痉挛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治疗原发性及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痉挛及伴随联带运动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8年7月具有联带运动的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12例,按照1:2配比性别无差异且具有联带运动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4例,分析2组BoNT-A治疗后痉挛严重程度以及伴随联带运动的改善差异。结果 面瘫后及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在起效时间[(4.38±2.17)vs.(4.67±4.14)d],维持时间[(3.83±2.94)vs.(4.96±2.48)d],注射剂量[(31.35±12.30)vs.(26.98±8.75)U]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面肌痉挛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84.79±19.81 vs. 64.17±31.54,P<0.05)。2组痉挛改善有效率均高于90%,组间无明显差异(91.67% vs. 95.83%,P>0.05)。2组联带运动均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83.33% vs. 58.33%,P>0.05)。5个自主动作相关联带运动改善方面仅发现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噘嘴引起联带运动的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oNT-A可以显著改善原发性与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在联带运动严重程度改善方面有一定疗效。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噘嘴引起的联带运动在BoNT-A治疗后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