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临近节段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1-2011-12我院采用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5例,通过术前查体结合影像学资料确定主次要病变节段,选择性经前路切除主要病变节段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中同时对次要病变节段的颈椎间盘行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等微创介入术。采用JOA评分和贾连顺评定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60±0.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确实有效的术式,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家族遗传性变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X链锁遗传.其特征是慢性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与慢性痉挛性双下肢瘫痪,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结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临床较少见,易误诊.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阳性家族史,并排除其他疾病.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锻炼可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28岁,因左小腿大面积皮肤溃烂8 d入院。患者8 d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一皮肤疖肿,搔抓后皮肤溃烂。入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无效,皮肤破溃面积迅速增大,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平素体弱,1年前因右锁骨骨髓炎于当地医院行锁骨部分切除术,无“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史,有胆管结石病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关于合成各种前列腺素的关键酶环氧合酶2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2/2005-02的与环氧合酶2的神经生物学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COX-2,brain,CN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BI1995-02/2005-02期间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环氧合酶2,脑,中枢神经系统”。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28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环氧合酶2在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35篇,无论研究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文献按照不同生理过程或者病理过程分类,其中20篇与不同的病理过程相关,7篇与环氧合酶2的生理功能相关,其他还有一些与环氧合酶2在神经系统以外的作用相关。资料综合:35篇文献共包括近千例实验动物(或患者),说明了环氧合酶2参与兴奋性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过程、痛觉过敏和各种脑损伤过程,也参与神经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等。结论:环氧合酶2在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神经生物学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神经系统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3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经肘后侧入路分别显露尺骨冠状突、桡骨头、侧副韧带,根据骨折部位、骨折块大小选用相应固定方式,同时修复内外侧副韧带。结果 34例获随访平均14个月,平均肘关节伸屈范围110°,平均屈曲受限15°。至随访结束,MEPS评分平均为81分(78~96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4例。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经肘后侧切口修复冠状突骨折、重建肘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生物人工材料(biological artificial material,BAM)人工骨修复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采用BAM人工骨进行手术植入修复骨缺损的32例下肢负重骨骨缺损患者,年龄21 ~ 77岁,平均32.5岁.骨缺损体积为1.0 cm×2.0 cm×2.5 cm~3.0 cm×3.5 cm ×5.0 cm,平均15.4 cm3.骨缺损病因主要为粉碎性骨折、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慢性骨髓炎等.术后即刻及术后1,2,3,5,7,9,12,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改变情况、骨缺损修复及患肢负重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9 ~18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或全身移植物排斥反应.随访X线片示术后3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与骨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明显有新骨长入,人工骨材料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术后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2.5 ~4个月,平均3.2个月. 结论 BAM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其内结构可以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用于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黄芪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 方法:大鼠纹状体内注入胶原酶造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黄芪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出血区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 结果:脑出血后12 h出血灶周围区GFAP免疫阳性反应很强(398±6)/mm2,黄芪可使GFAP免疫阳性反应减轻[(368±3)/mm2, P<0.05];至脑出血后72 h GFAP表达减弱(342±5)/mm2,黄芪可使其增强[(352±4)/mm2, P<0.05]. 结论:黄芪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脑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科收治3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就诊过程中均曾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6岁。以左下肢无力萎缩3a,右下肢无力萎缩1a入院。患者2004—12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下肢无力,数月后左下肢肌肉萎缩,去当地医院治疗,诊治不详;2006—10起右下肢出现类似症状,渐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行走困难,伴全身多处肌肉跳动感。后到多家医院求治,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正>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常采用后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009年9月笔者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此类损伤1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6岁,2009年9月18日因车祸伤急诊入本院,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确诊:左侧股骨干中段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方法在体外培养鼠的皮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培养第6、10、12d时收获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传代后培养待细胞密度约为每毫升5×105时和6×105时收获细胞,然后进行免疫染色以观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COX-2的表达。同时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COX-2阳性的细胞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体外培养6、10和12d时的胚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均呈现OX-2免疫阳性,但不同时间点免疫染色强度不同,10d时免疫染色最强;而体外培养的新生鼠的皮层神经胶质细胞只有极个别细胞呈现COX-2免疫阳性;双标记结果表明这些胶质细胞既有星形胶质细胞,又有小胶质细胞。结论离体条件下COX-2主要在神经元上表达,而神经胶质细胞则很少表达,与在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