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5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脑部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间接受外科治疗的13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脑部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式.结果 本组13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97例,女36例;年龄62~78岁,平均(67±8)岁.其中9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39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围手术期16例出现脑部并发症,其中3例发病次数在2次以上;术前5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及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CEA术中5例、CAS术中4例出现TIA发作和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PS)等并发症;术后8例患者出现TIA发作、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梗死及脑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有效控制围手术期脑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外科治疗颈动脉狭窄成败的关健,脑部并发症的防治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淋巴水肿的诊断方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淋巴管造影、闪泺造影、B超、CT、MRI在淋巴水肿的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住院行浅静脉手术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70条肢体), 术前经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浅静脉手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 行超声复查, 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 结果: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病程超过20年较之病程小于或等于20年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355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同时存在倒流的患者比两静脉各自单独存在倒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247倍;年龄大于60岁比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3.516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单纯行浅静脉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 手术近期效果好, 可有选择性地应用于某些早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一段时间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35例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2003年在我院接受肝包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的35例病人的单个囊肿手术耗时及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残腔情况(积液、感染、胆瘘)、原位复发等指标,与同期接受其他手术方法(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传统外囊完整摘除术、外膜内外囊摘除术)治疗的87例病人作比较.结果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单个囊肿)虽高于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组(P<0.01),但术后住院日、术后残腔并发症均低于后者(P<0.01);而与传统外囊完整摘除术相比,其手术耗时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P<0.01),术后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此手术法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及勉强行外囊切除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明辉  戈小虎 《新疆医学》2004,34(4):110-112
由于淋巴管先天性发育不全的原因发生狭窄、闭塞,使四肢远端淋巴回流受阻,淤积在皮下组织间隙内,致局部肿胀,称为淋巴水肿,该病往往是一种终生病理状态,至今为止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但临床上却可以通过积极治疗使其症状减轻或控制。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不少,大体上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疾病无创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所见下肢静脉性疾病多于动脉性疾病。在诊断方法中,血管静脉造影虽然有较好的准确性,但有损伤性及碘剂过敏等不足的一面。而近几年,由于无创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手段。我们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测仪(PVL),对352例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与静脉造影相比较,探讨无创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8岁,汉族。以“反复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个月”为主诉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查体:体温38.5℃,左中下腹可扪及6cm×5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其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中性细胞76%,淋巴细胞12%。CT检查双肾各见一囊性肿块,其中可见条带样分隔;左侧后腹膜肝肾间隙内见另一混合密度占位,边界清楚,与腹主动脉比较贴近;增强后以上肿块强化均不明显(图1)。术前诊断:(1)双肾囊肿,包虫不除外;(2)后腹膜肿块性质待定。于2005年12月8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肾中下极与右肾上极各见一囊性包块,大小分别为6cm×4c…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时高位结扎与未高位结扎对近期复发率的影响,明确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时是否有必要附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方法 将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接受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的21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闭合术,B组:单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比较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区别。结果 随访6~29个月,1例失访,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A组复发4例,复发率3.8%,B组复发9例,复发率8.3%,两组复发病例病因均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无复发。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有证据表明行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时首先行高位结扎更有优势,未高位结扎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10.
无创检查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无创检查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节段动脉压测量(PvR)、空气体积描记和动脉多普勒扫描检查,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36例无创检查发现:主-髂-股总段闭塞12条患肢,股-腘段28条,腘动脉以下16条。而MRA并经手术证实,主-髂-股总段闭塞者11条,股-腘段32条,腘动脉以下13条。无创检查的准确率为85.7%。结论 虽然PvR还不能取代动脉造影直接观察到血管病变的局部情况,但已可大致确定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PvR检查具有无创性、方便性、可重复性及一定的可靠性,对于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疗效评价和随访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