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仲景方进行分析,总结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辨治规律。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病理基础,病在脾胃。仲景方多首方剂均可用于治疗消渴病及并发症,如白虎加人参汤、五苓散、肾气丸、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分别用于消渴之肺热津伤证、水湿阻滞证、肾虚津亏证、胃热炽盛证、瘀血内阻证;麦门冬汤、栝蒌瞿麦丸、黄芪桂枝五物汤、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或茯苓戎盐汤则分别适用于消渴之肺痿、肾病、血痹、淋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遗传性视力障碍的鉴别诊断及高度近视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一个家系五代共35名成员中15例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全面检查。【结果】15位患者均因高度近视视力下降,可以矫正15例;5例有红绿色觉缺失,5例眼底检查显示以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色素沉着,动静脉变细,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为特征的近视改变;11例视野异常;11例患者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出现视杆细胞的暗适应异常和视锥细胞的反应受损;8例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潜伏期均延长,视觉传导功能障碍。【结论】该家系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近视程度随年龄、屈光度增加而加重。眼底、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有其相应的特征,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 (2 .0U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面肌痉挛病人 5 8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 7a±s 13a)采用A型肉毒毒素 (2 .0U )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 ,治疗前后对照。结果 :治疗面肌痉挛 5 8例 ,有效率 97% (5 6 /5 8) ,作用持续 15wk± 4wk。副作用轻微、可逆。结论 :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梅海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9):100-101,104
目的测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帕罗西汀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按CCMD-Ⅲ诊断标准作出抑郁症的诊断,HAMD17项量表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对391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将15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9例给予帕罗西汀20mg/d,对照组74例给予安慰剂治疗,15例因各种原因退出了此项研究.4个月后对138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其中治疗组73例,对照组65例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对比.结果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39.13%,以轻、中度为主,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显效率为28.77%,有效率为68.49%,稍有效率2.74%,无效率为0%.而对照组显效率为4.62%,有效率为20.00%,稍有效率为20.00%,无效率为55.3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多为轻、中度抑郁,治疗需综合治疗,除治疗脑卒中以外,还应进行个性化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两种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 ,并探讨减少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对上、下睑及面肌进行多点注射 ,A型肉毒毒素 (BTA)浓度为 5 0u/0 1ml,B组注射浓度为 2 2 5u/0 1ml。比较两组间疗效、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疗效相似 ,总有效率为 10 0 % ,A组症状完全缓解 18例 (60 % ) ,明显缓解 6例(2 0 % ) ,部分缓解 6例 (2 0 % ) ,总显效率 80 % ;B组完全缓解 16例 (5 3 3 % ) ,明显缓解 6例 (2 0 % ) ,部分缓解 8例 (2 6 7% ) ,总显效率73 3 %。两组均无过敏和全身中毒反应 ,但A组出现上睑下垂、眼睑闭合不全、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增多 ,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BTA治疗面肌痉挛以小剂量为宜。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安全有效 ,简单易行 ,副作用少而轻微、短暂 ,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无症状性脑梗塞(SBI)在老年人中时常被发现,包括首次症状性中风病人。关于局部缺血性中风病人的SB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CT特征的资料均是可靠的,但是对于SBI的临床意义仍有争论。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临床显示首次缺血性中风病人可识别损害痴呆的发展时,SBI的预见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11例50-70岁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GBS),发现中老年人GBS发病较青少年少,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11.2%;发病形式多样,有急性型、慢性型、再发型、变异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等特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泮托拉唑防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防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8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4 0例。全部病人按常规方案治疗脑出血。治疗组应用泮托拉唑 4 0mg ,每日 1次 ,静滴 ,共 10~14d ,对照组应用甲氰咪胍 0 .8,每日 1次 ,静滴 ,10~ 14d。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和死亡的发生例数。结果 :治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7.5 %和 5 %vs2 7.5 %和 2 2 .5 % ) ,P <0 .0 5。结论 :泮托拉唑能较好地防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检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DS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BI指数升高,血清SOD活性升高,LPO含量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的变化更显著(均P〈0.01);依达拉奉组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6%)(P〈0.01)。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明显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8例确诊为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资料。结果LSM的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运动不耐受;肌酶谱轻中度甚至重度升高;肌电图表现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害或混合性损害;肌肉病理学检查显示肌纤维中大小不等的空泡形成;7例0R0染色显示Ⅰ型肌纤维中大量脂质颗粒沉积,1例显示脂肪成分正常者电镜检查可见肌纤维内大量脂滴沉积,呈串珠状排列。2例进行神经活检,1例正常,1例光镜下部分髓鞘变薄,崩解脱失。电镜下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确诊的LSM曾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胶原血管病、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结论LSM很易被误诊为其他肌病或神经源性肌病,肌肉活检及组化OR0染色可能染色不成功造成阴性结果,电镜检查是诊断LSM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