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或呕吐68.4%、颈强直78.9%、头晕或眩晕47.4%、耳鸣或听力下降7.9%、视觉症状(视力障碍、畏光、复视)10.5%。94.7%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73.3%,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及强化最常见,其他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等。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主要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治疗以脚高头低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好,少数需硬脑膜修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多态性与细粒棘球蚴病遗传抗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SSCP对细粒棘球蚴病阳性和阴性各100只哈萨克绵羊的MHC-DRB1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共检测出15个等位基因和37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第2外显子的SSCP带型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将细粒棘球蚴病阴性和阳性哈萨克绵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和相对危险性估计(RR值估计)分析,发现等位基因H(P0.01,RR=0.394)和F(P0.01,RR=0.465)、基因型FF(P0.05,0.352)和GH(P0.05,RR=0.45)与细粒棘球蚴病的抗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等位基因B(P0.01,RR=14.54.1)和基因型GG(P0.01,RR=13.54.1)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K(P0.01,RR=3.76)和G(P0.01,RR=3.395)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基因型KK(P0.05,RR=3.996)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巢式PCR-SSCP方法证明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并初步筛选出了与包虫病抗性或易感性相关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分析绵羊感染细粒棘球蚴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用细粒棘球蚴对14只健康的中国美利奴羊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前7d(-7d)、感染当天(0d)、感染后7d、21d、30d、60d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和粒细胞数量。结果进行人工感染的14只绵羊中有8只感染(感染组),6只未感染(未感染组);CD4+T细胞在攻虫后第7d、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CD8+T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IgG和IgE水平在攻虫后第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IFN-γ水平在攻虫后第21d、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淋巴细胞在攻虫后第21d(P0.01)、30d(P0.05)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嗜中性粒细胞在攻虫后第21d感染组极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细粒棘球绦蚴过程中,CD4+T细胞、IgG、IgE、IFN-γ和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可增强机体对细粒棘球蚴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马齿笕洗剂对足癣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46例伴有细菌的足癣患者用马齿笕洗剂浸泡,每次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7天位一个疗程.结果 用马齿笕洗剂浸泡治疗后,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有明显好转.结论用马齿笕洗剂浸泡治疗足癣合并感染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情况,为降低CAUTI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项目”CAUTI监测项目要求,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4年1—12月住院并接受留置导尿管≥2 d患者进行CAUTI监测,并比较不同患者情况CAUTI发病率。结果共监测留置导尿管患者6 046例,发生CAUTI 166例,留置导尿管总日数31 833 d,CAUTI发病率为2.75%、5.21‰。不同性别患者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54);>60岁组(4.72%)CAUTI发病率高于≤60岁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8,P<0.01);不同留置导尿管时间患者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51.14,P<0.01);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CAUTI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趋势χ2=211.82,P<0.001)。神经内科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最长(14.84 d),CAUTI发病率最高(15.00%、10.11‰);其他外科留置时间最短(3.56 d),CAUTI发病率最低(0.97%、2.74‰);不同科室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2.24,P<0.001)。166例CAUTI患者检出病原菌6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36%),大肠埃希菌占33.33%。结论CAUTI与患者年龄、留置导尿管时间有关,每日评估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并及时拔管有利于减少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进行中脑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采用脂多糖(LPS)制作体外帕金森病(PD)细胞的炎症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塞来昔布(CB)组及CNTF+CB组.各组在相应的药物干预12 h及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中脑细胞培养液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 (1)12 h时LPS组细胞体积略有肿胀,折光性增强,突起变细、缩短,胶质细胞活化;24 h时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胞体皱缩,突起明显变细、缩短,部分细胞甚至崩解.而空白对照组、CB组、CNTF组、CNTF+CB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2)12 h及24 h时LPS组、CB组、CNTF组、CNTF+CB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脑细胞培养液上清TNF-α浓度显著升高(均P<0.01);其中LPS组最高,其次为CB组、CNTF组、CNTF+CB组.24 h时各组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12 h时(均P<0.01).(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 h,24 h时LPS组、CB组、CNTF组、CNTF+CB组TH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均P<0.01);其中LPS组TH阳性细胞数最少,其次为CNTF组、CB组、CNTF+CB组.结论 CB和CNTF可减轻LPS对体外培养DA能神经元的炎性损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进行B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平均7 min。随访3~24个月,子宫肌瘤总有效率97%,治愈率77%;黏膜下肌瘤效果最好,总有效率10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快速、安全、有效的妇科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无生育要求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顽固功血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进行B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平均6.5 min,随访3~24个月,有效率100%,治愈率86%,好转率14%。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功血快速、安全、有效的妇科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合并真菌感染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梅  杜迎春  杨勇  刘丹 《西部医学》2007,19(1):99-99,10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56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抗真菌治疗.结果 治愈46例(82.1%).死亡10例(17.9%)。结论 机体抵抗力低下、放化疗、激索、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真菌感染,应予重视。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