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HAP患者80例,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进行营养指标检测,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 35例患者发生HAP,发生率为43.8%;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血红蛋白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9,P<0.05);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3,P<0.01);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7,P<0.05);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胃泌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P<0.05)。结论营养学指标与脑卒中合并HAP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必须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适时检测,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参数,避免导致营养状况恶化,并对脑卒中合并HAP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孔琦  乔松  刘小利  李雅国  赖其伦  姜佩依 《浙江医学》2022,44(15):1618-1623
目的分析Valsava动作(VM)下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对比剂注射时机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卵圆孔未闭(PFO)患者脑血管的反应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医院行c-TCD检查的受检者104例,均接受0.9%氯化钠注射液-气体-混血混合液(ASb)3种不同注射时机检查,即无VM常规注射、VM下呼气前注射和VM下呼气后注射。检查结果阳性提示存在心脏右向左分流(RLS),阳性受检者进一步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明确存在PFO。比较常规注射、呼气前注射、呼气后注射RLS阳性率、微泡信号数量、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分析呼气后注射微泡信号数量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PI的相关性;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受检者大脑中动脉基线流速、峰值流速、屏气指数(BHI)、脑血管反应性受损情况。结果呼气前注射RLS阳性率(51.9%)均高于呼气后注射(42.3%)和常规注射(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气前注射微泡信号数量高于呼气后注射和常规注射(P<0.05),而3种时机注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气后注射微泡数量与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均呈负相关(r=-0.280、-0.328,均P<0.05),而与PI无关(P>0.05)。阳性组54例,阴性组50例,两组受检者基线流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BHI低于阴性组,脑血管反应性受损者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TCD检查时在VM期间的呼气前注射ASb可有效提高检查阳性率以及微泡信号数量。PFO患者BHI较正常受检者降低,脑血管反应性受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时间依赖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时间依赖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S)+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简称SS组)和缺血预处理(IP)+MCAO组(简称IP组),每组50只,另10只备用。将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n=10),IP组给予预缺血10 min后分别于6 h、24 h、3 d、7d、14 d后给予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22 h,再灌注2 h;SS组未进行缺血预处理,而单纯暴露颈总动脉处的解剖结构10 min,余步骤同IP组。采用Swanson间接法和Nick&Spot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计算各组大鼠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给予10 min的大脑中动脉短暂的缺血预处理能够明显减少24 h、3 d、7 d1、4 d后再次缺血后的梗死体积(P<0.05),而6 h时间点脑梗死体积与S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S组比较,IP组各时间点GFAP和BNDF阳性表达增多(P<0.05),且间隔3 d、7 d组增多明显(P<0.05),14 d后开始逐渐降低。结论 IP不但能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而且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IP诱导的缺血耐受对IP后3~7 d发生的再缺血损害保护作用最强。BDNF表达基本与缺血耐受的保护作用时间规律一致,提示BDNF可能是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TCD、 BAEP对老年 VBI病人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64例经临床诊断的老年 VBI病人进行 TCD、及 BAEP检查。结果  TCD、 BAEP异常率分别为 92 %、 75 %。 TCD发现血管流速异常 :多血管异常 46例 ,单血管异常 1 3例 ,以低流速为主要表现 ;BAEP提示内耳功能受损 1 0例 ,脑干功能受损 3 8例。结论  TCD、 BAEP有助于明确诊断 VBI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壁的中膜与外膜分离,血液流入分离的两层膜之间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诊.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关键也是难点[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后90 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预后评估。 方法选取2010至2018年浙江医院收治的首次癫痫发作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9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脑电图特点、用药情况等。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90 d内死亡风险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首发癫痫持续状态、肺部疾病、脑电图改变是9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t=1.986,χ2=4.550、6.299、5.771;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后发现,仅年龄是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9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89,95%CI=1.025-1.157,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地西泮针的使用是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后90 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OR=0.189,95%CI=0.071-0.505;OR=0.255,95%CI=0.081-0.811;P<0.05)。 结论年龄是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使用地西泮针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储备(CVR)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及正常健康体检老年自愿者60例(对照组)。糖尿病组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康复锻炼组、丁苯酞治疗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所有受试者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评估颅内血管反应,计算屏气指数(BHI)对CVR进行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BHI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前BHI为0.49±0.08,对照组BHI为0.5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1)。治疗后,康复锻炼组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BHI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0.08、0.56±0.09,0.49±0.07、0.53±0.08;t=-1.38、-1.34,P>0.05);而丁苯酞治疗组BHI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0.07,0.50±0.08;t=1.72,P=0.01)。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CVR较正常老年人下降,给予丁苯酞治疗可以适当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t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关系。方法:239例老年住院患者共检测478耳的BAEP,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分组比较。结果:高龄老年人的I、II、III、IV、V各波的峰潜伏期延长,男性患者的I、II、III、V各波的峰潜伏期延长,各组的I-III、III-V、I-V的峰间潜伏期延长不明显,高血压对BAEP无影响。结论:老年患者的年龄及男性老年患者对BAEP的影响主要表现在I波的峰潜伏期延长。提示年龄对听觉传导通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听神经功能衰 退。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弓上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1]。我们于2001年4月~2002年4月对本院54例发作过缺血性卒中症状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 ,现将造影结果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男性45例 ,女性9例 ;年龄37~76岁 ,平均年龄 (59.00±11.26)岁。主要临床症状 :反复发作头晕、黑目蒙、晕厥、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记忆力丧失或记忆力减退等。颅脑CT或MR检查提示有局部缺血性病灶。所有患者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心电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房粘液瘤、左心房附壁血栓等。1.2脑血管造影和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卡马西平片,首日剂量400 mg,分2次口服;若效果不佳,1周后每日用药次数增加1次,每次200 mg,至疼痛停止,或者达到每日最大剂量800 mg.试验组加用白脉软膏,均匀涂擦患侧皮肤,每次1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时进行生存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对卡马西平片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4周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4周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卡马西平片用量为(452±154) mg/d,对照组为(561±139) mg/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用卡马西平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