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疫苗系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的编码病毒蛋白性抗原S或C区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经肌注等途径转染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 ,并表达和分泌病毒抗原 ,分别通过局部组织抗原递呈细胞 (APC)的MHCⅡ类及宿主细胞膜上MHCⅠ类分子进行递呈 ,整个过程同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近似 ,因此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有利于HBV感染的防治。在HBVDNA疫苗成功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实验基础上 ,现应用编码HBV包膜中蛋白 (前S2 S)基因表达质粒单独或辅以人白细胞介素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免…  相似文献   
2.
CpG基序对HBV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抗-HB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CpG基序克隆入质粒载体后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抗 HBs的影响。构建编码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卡那霉素抗性真核表达质粒pVAX CpGS2 S ,其中通过PCR克隆了若干个CpG基序到质粒载体中 ,按不同剂量一次性肌内注射免疫小鼠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 HBs。结果发现与不含CpG基序的对照组相比较 ,克隆了CpG基序的实验组一次性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比对照组免疫效果好 ,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动物溃疡性结肠炎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系由机体局部免疫器官对肠道多种抗原的高敏状态而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属自发性炎症性肠病(IBD)。鉴于其致病机制尚待探讨且国内报道少见,本文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动物UC,分析比较实验动物病理、生化及组化指标,探讨了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发病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动物:雌性BALB/c小鼠,体重20 g。Harty's豚鼠,雌雄各半,体重280~310 g。均购自中山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具Ⅰ级动物合格证。恒温常规饮食,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人白细胞介素融合蛋白质粒(pFP)以不同方式和剂量,联合乙肝DNA疫苗(pS2.S)1次性接种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批分为pS2.S(10μg.只-1)与pFP(10μg.只-1)同时混合,于pFP后或前3日及分左、右侧胫前肌注射4种方式.第2批为不同剂量的pFP与一定剂量(10μg.只-1)的pS2.S混合共注射.第3批为不同剂量pS2.S与pFP按11混合共注射免疫实验.结果pFP与pS2.S混合共注射免疫效果最佳,以此方式改变pFP剂量联合pS2.S免疫2、4周时,血清抗-HBs阳性例数及水平以2者剂量按11配伍为最高,按此配伍免疫4周时,高(H)、中(M)、低(L)剂量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均为100%,而L组血清抗-HBs水平(51.1±23.8)mIu@ml-1均较M组(217.4±64.1)mIu@ml-1及L组(212.1±124.6)mIu·ml-1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7.168,P<0.01;t=2.838,P<0.05).联合免疫接种2天后,分离采集各组10只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LN),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Cs)计数结果,pS2.S+pFP组DCs密度及其占LN细胞的百分比均较pS2.S+pcDNA3.1组高.结论pFP与pS2.S剂量按11配伍混合共注射免疫效果最佳,pFP可能通过促进局部组织抗原呈递功能较强的DCs的增殖及活性而达到其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5.
1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中的效果,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外科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O型血患者79例(占43.65%),较国人正常O型血分布(33.80%)有增高趋势;发病率右侧:左侧=1.8:1;2条以上责任血管者45例(24.86%);责任血管包括小脑上动脉96例,小脑后下动脉7例,小脑前下动脉以及动静脉混合接触或压迫者各25例.内听动脉13例,基底动脉15例,椎动脉9例,单纯静脉15例(主要为岩静脉和桥静脉),无名血管9例(主要为以上动静脉血管的分支).181例患者术后1月内171例症状完全消失(94.48%);症状改善,但需结合药物控制者9例(4.97%);植物生存1例(0.55%).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O型血可能更易患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防止遗漏多发性责任血管是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细胞免疫及HBV转基因小鼠抗-HBs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HBVDNA疫苗成功地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其作为抗 HBV治疗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构建编码HBV中蛋白 (preS2 +S)及人白细胞介素融合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2 .S及pFP ,继经肌注免疫健康Balb C及HBV转基因 (Tg)小鼠并观察健康小鼠细胞免疫应答及HBVTg小鼠HBsAg的血清转换。结果 :1 体外HBsAg对DNA疫苗免疫后的T细胞的刺激呈浓度相关 ,HBsAg 30 μg ml时刺激pS2 .S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指数(5 6± 0 9)明显较pcDNA3 1组 (2 0± 0 5 )高。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免疫实验组IL 2及IFN γ的分泌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 ,而IL 4水平于各组影响不明显。 2 pS2 .S免疫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DCs诱导HBsAg致敏的T 细胞增殖指数(4 2 0 )较pcDNA3.1组 (2 5 5高 )。 3 高剂量的pS2 .S组与联合pFP组各有一只Tg小鼠分别于 2、4w开始发生HBsAg血清转换 ,且其抗体水平随时间而增长。结论 :结果表明HBVDNA疫苗能有效诱导HBsAg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HBV Tg小鼠初步实验结果为治疗型HBVDNA疫苗的深入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上已应用多时,其主要应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就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治疗型HBV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治疗型HBV基因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行性 ,自行构建了HBV包膜蛋白前S2 ·S基因及人IL 2和IFN γ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并将双质粒融合蛋白作为佐剂组合成治疗型HBV基因疫苗 ,在健康小鼠、HBV转基因 (Tg)小鼠、新西兰兔和恒河猴体内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发现 :①特异性CTL活性提高 ;②对HBsAg特异性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HBsAg 3 0 μg /ml对pcS2 ·S免疫的小鼠脾细胞的刺激指数 (SI =5 6± 0 9)明显较空白质粒pcDNA3 1组 (SI =2 0± 0 5 )为高 (P <0 0 1) ,免疫组的IL 2 /IFN γ分泌水平为 (2 2 6 3± 41 0 5pg/ml) /(5 1 1± 7 7pg/ml) ,明显较空白组的 (69 0± 2 2 1pg/ml) /(0 9± 0 7pg/ml)为高 (P <0 0 1) ;③HBV基因疫苗免疫健康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中DCs的诱导HBsAg致敏T细胞增殖指数 (4 2 0 )较pcDNA3 1组 (2 5 5 )为高 ;⑤用在体电脉冲法注射治疗型HBV基因疫苗后 ,检测血清抗 HBs水平 ,无论是小鼠、兔还是猴均有明显提高。提示该治疗型HBV基因疫苗能较好地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 ,为其治疗HB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抗-HBs产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评价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中蛋白(preS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脚步,留学生的教学已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全新的、严峻的挑战课题。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助于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实现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良性循环,带动高校综合竞争力和学术声望的不断提升[1]。21世纪以来,本校承担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5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工作,分子生物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更是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