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可行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1/2004-01由门诊连续收入院治疗的43例女性垂体腺瘤卒中患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人院治疗的258例垂体腺瘤未卒中病例为对照,采用单因素比较以及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与女性垂体腺瘤卒中相关的垂体腺瘤大小、病程、早期视力视野变化以及无功能性腺瘤影响女性垂体腺瘤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患均进入结果分析。按OR值大小依次是:早期视力、视野改变、病程、肿瘤大小和无功能腺瘤。建立回归万程:Logit y=-4.937615 1.812802x 1.446673x7 0.691593x8 2.002303x11。结论:女性垂体腺瘤中的大腺瘤、巨大腺瘤及无功能腺瘤时易发生卒中,应在出现视力、视野改变时加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和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4月解放军第三○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35例患者行单侧或双侧EDAS,共行64侧EDAS,4例合并动脉瘤的患者先期行血管内栓塞术。另3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1)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占同期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10.8%(38/353),其中成人37例,儿童1例,男∶女=1∶3.22(9/29),发病年龄为12~59岁,平均(39±11)岁。4例合并动脉瘤,其余34例未合并动脉瘤患者的铃木分期分布、脉络膜前动脉扩张情况及后交通动脉扩张情况,在出血侧与非出血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后随访13~125个月,平均(51±27)个月,有2例发生再出血,1例为脑室出血,1例为脑实质出血,35例接受EDAS治疗患者的术后改良Rankin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术后3~19个月复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显示,23侧手术半球中,17侧半球代谢较术前改善,6侧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3例患者于术后5~30个月复查全脑DSA,示23侧手术半球中,19侧血管重建有效。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EDAS可获得良好的血管重建效果及改善患者的脑代谢,从而缓解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
肺癌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肺叶或全部切除)。但因手术切口大,时间长,神经纤维肌肉损伤,术中使用开胸器,加上全身麻醉,机械通气等因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呼吸功能下降。手术治疗以前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肺功能可能有一定帮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6-11/2008-06为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行血管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44-62岁,平均54.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临床以胸背部、腹部疼痛及胸背部紧束感或胸闷、气促等前来就诊,全部患者均做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层面重建(MPR),分型均为Stanford B型,5例主动脉夹层近端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以下1.5 cm,1例近端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5 mm。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5例哈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P<0.05),其中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存在改变和紊乱,其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皮肤对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mediated photodyrnamic therapy,HMME-PDT)应答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方法 雌性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10 mg/kg后即刻以532 nm的激光对其皮肤进行照射,功率密度50 mW/cm2,光斑直径1 cm,照光时间20 min;同时设立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术后24 h从照射局部皮肤取材,以裂解液提取皮肤蛋白,然后用蛋白质芯片(WCX2)和SELDI蛋白质芯片阅读机检测小鼠皮肤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HMME-PDT能够明显改变照射局部皮肤蛋白质谱的表达,在质荷比为相对分子质量(Mr)4949~18 828之间,共有7个蛋白质峰的强度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另外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单独照光组在Mrl4 927处有1个蛋白质的表达下调,与PDT处理组在该点的变化一致,且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PDT照射能显著改变小鼠皮肤蛋白质谱的表达,单纯照光也能引起个别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并且与PDT在该点的表达趋势一致,提示这些差异蛋白质的表达与皮肤对PDT所产生的氧化应激或照光引起的光热效应的应答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心肌梗塞、典型心绞痛、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共90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心肌梗塞组占100%,典型心绞痛组占79.2%,不典型心绞痛组占37.5%。心肌梗塞组及典型心绞痛组与不典型心绞痛组比较,冠脉造影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肌梗塞组与典型心绞痛组比较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不仅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且有益于冠心病的分型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08年1月住院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25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TLC),临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即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19日,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由原北京军区卫生防疫队和军事医学研究所合并整编而成,这是根据军委、总部决策和北京军区联勤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体部署,本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增强实力,提高综合防疫保障能力”的原则,为切实加强全区卫生防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反恐维稳卫勤保障“拳头”力最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300例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乃为目前国内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主要方法。在管理这类手术患者300例的麻醉过程中.发现与经腹前列腺切除术比较,由于手术方法和患者体位的改变.给麻醉管理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