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腹腔内并发症发生及引流留置时间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的1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腹腔内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后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无并发症组及A级胰瘘组患者中,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出现平稳降低,且经历较短时间的术后炎症反应(1.7±2.4)d;而在严重并发症组患者中,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自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持续性升高,并且经历较长时间的术后炎症反应(4.5±4.4)d.结论 通过结合患者引流液淀粉酶值变化趋势及术后炎症反应天数等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腹腔内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确定引流管拔除时机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那尔辛菌(YE),根据该菌染色体上ail基因顺序设计一时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检测模拟阳性粪便中致病性YE,该反应能扩增出170bp的ail基因片段。在500mg粪便中接种约10 ̄3致病性YE即可得到阳性结果,而其他被测细菌均为阴性。运用Sanger双脱氧法测定了扩增产物的核苷酸顺序并证实其真实性。这一检测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能在1天之内出结果,还能准确地判断致病性YE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复发75例, 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 95%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阳性(OR=2.769, 95%CI:1.143~6.706;P=0.024)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 χ2=23.038, P<0.001;MVI阳性, χ2=10.554, 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 χ2=14.336, P<0.001;MVI阳性, χ2=10.481, 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疗法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丹参川芎嗪针(A组)、顺序循环仪(B组)、中医分期治疗(C组),观察各组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及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A组7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14%),B组4例(8%),C组2例(4%),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配合持续练功疗法,可明显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意愿自行选择分成两组.A组50例行胶原酶盘外治疗组;B组50例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及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第4天,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结果:术后有效率分别为:A组84.7%,90.3%,92.4%,94.2%;B组:92.8%,93.0%,93.7%,96.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6个月疗效远高于胶原酶盘外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一直被认为是普外科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手术。由于该手术是在大血管附近广泛切除,并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且术后可能发生致命性胰漏等并发症,所以直到1994年Gagner等[1]才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但由于腹腔镜器械的局限性及其带来的技术困难,使LPD饱受争议[2-3]。然而,正是由于这些缺点,使机器人手术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筛查葡萄糖激酶基因点突变。方法收集10个NIDDM家系的112例基因组(DNA),经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葡萄糖激酶基因第2~10号外显子,SSCP电泳,硝酸银染色筛查点突变。结果发现3个家系,9例受试者第5,6号外显子出现异常DNA片段条带,经顺序分析证实为第5号内含子12位碱基C→G突变。结论非同位素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快速、准确和有效的筛查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对间变型脑膜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除7例患者失访外,余63例患者被纳入预后分析。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2. 0±9. 9)个月,3年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38. 0%和56. 1%;中位总生存期(OS)为(70. 0±9. 7)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 3%和54. 7%。免疫组化显示,ER表达阳性的患者占50. 8%(32/63例);而仅有14. 3%(9/63例)患者孕激素受体阳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辅助放疗(PFS,P=0. 022)及ER阳性(PFS,P=0. 034; OS,P=0. 003)为间变型脑膜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ER阳性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ER阴性患者(P=0. 032)。结论 ER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间变型脑膜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眼睑入路切除部分累及中颅底肿瘤的微侵袭手术方式。方法在5例尸头解剖基础上,按照文献描述熟悉相关解剖关系。在改良部分入路方式后,采用经眼睑入路微侵袭手术方式对3例前中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治疗。部分新的手术改进包括:①将切口略下移,呈类似双重睑手术切口;②皮下游离骨膜和颞肌筋膜瓣,以修补和重建颅底;③利用神经内镜和虚拟现实技术等辅助技术,进行多技术融合手术。结果 3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均达到肿瘤全切除。其中1例为鞍结节脑膜瘤,1例为侵犯眼眶的蝶骨嵴脑膜瘤,1例为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3例患者随访超过1年,手术效果良好,无肿瘤复发,术后恢复好。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眼眶,后遗有眶尖综合征。结论经眼睑入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入路,适用于中小型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治疗,部分累及前、中颅底的肿瘤,可以达到常规翼点入路手术效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并取得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为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可发生在身体各部位软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融合基因NAB2-STAT6是新近检出的SFT/HPC的一个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其作为一个新的癌基因参与SFT/HPC的发生过程。文中就NAB2-STAT6分子结构特点及亚型、临床特征、检测方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