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护理培训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开展护理培训实践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健全系统护理培训管理组织和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院内、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护理培训.结果 对活动开展前(2004年)与开展后2年(2006年)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技术水平、科研能力、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了护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3%~46.6%,平均缩小36.7%,13例患者首次治疗6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8%~65.5%,平均缩小47.1%。随着剩余分次伽玛刀治疗的完成,病灶继续缩小。所有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15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3~6个月后症状就得到改善,3例患者复查中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率为83.3%。结论 采用从基底部开始的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此类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胡志  蒋小云  魏仁桂  曾瑜  孙良忠  岳智慧 《新医学》2003,34(11):681-683
目的:总结儿童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89例住院儿童SLE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3项诊断标准中该组SLE患儿以抗核抗体阳性(93%)、抗双链DNA抗体阳性(87%)、补体C3降低(85%)、肾脏损害(73%)、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44%)、白细胞减少(40%)较常见,非诊断标准如贫血、发热、脱发、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peri-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p-ANCA)阳性等亦多见,皮疹多但典型者少,患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多提示存在感染;②男性患儿浆膜炎(27%)多于女性(19%),而抗Sm抗体阳性率(0)明显低于女性(22%),P<0.05;发生肾衰竭者男性(67%)多于女性(42%),P<0.05;③89例入院前误诊率高达48%(43/89),住院病死率为6%(5/89),多由感染所致(4/5)。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多变,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应结合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并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诊治的74例稳定期COPD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发作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COPD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小麦低聚肽对醉酒小鼠的解酒活性,探讨作用机理。方法清洁级雄性KM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500、1 000、2 000 mg/kg·bw)。受试物按10 ml/kg·bw给予,30 min后,各组分别灌胃56%乙醇。灌胃结束后立即测定行为学指标,30 min后在各时间段分别测定血液中乙醇和乙醛含量,检测肝组织中ADH、ALDH、SOD、CYP450、CAT、X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麦低聚肽能降低小鼠全血中乙醇和乙醛含量,增强肝组织中ADH、ALDH含量,提高CAT、SOD活性。结论小麦低聚肽对醉酒小鼠具有解酒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泮托拉唑对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甲氰咪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泮托拉唑组加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注射,2次/d:甲氰咪胍组加用甲氰咪胍400rag静脉注射,2次/d。患者出现溃疡出血时均应立即行止血、对症处理。分析对比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出血时间。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与甲氰咪胍治疗组相比,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下降,出血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泮托拉唑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蓝2~5ml临近原发肿瘤0.5Cm上、下、左、右选4点行皮下及乳腺组织注射,5~15min后仔细解剖,根据蓝染标记切除SLN(前哨淋巴结)。所有患者行同期根治术,切除SLN与区域清扫标本同时送病理检查,了解其符合率,并评价SLNB的可行性。结果32例均进行SLN识别定位,活检后经病理检查有2例错误。1例未取到SLN,故SLN的检出率为96.9%;1例SLN病理呈假阴性。按目前国外SLNB的评价标准,本组SLNB的敏感度为90.9%,准确率为96.6%,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9.1%。结论乳腺癌SLNB目前在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扩大与深入将可能取代常规的ALND。  相似文献   
10.
边缘系统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边缘系统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26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例死亡。结论熟悉边缘系统的局部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注意对侧裂区动静脉血管及肿瘤周围重要功能区的保护,能够提高边缘系统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