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评估球囊扩张支架在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经治的12例由大脑中动脉段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大脑中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手术,每位患者均有DSA全脑血管造影资料,1例为急症,术前一次服用氯吡咯雷300mg,择期11例术前3天口服氯吡咯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全程静脉肝素化,再次行脑血管造影,确定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并据此选择直径2.5mm,长度为8~10mm的球囊扩张支架系统,扩张压力为6~8Kpa。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狭窄程度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1例患者因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支架未能通过而放弃手术,其余11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1枚,支架释放后大脑中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降为术后的5.7%。术中1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灌注综合症,给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溶栓后再通,其余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以TIA为主的患者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所有患者随访1~4年,10例患者未出现与治疗血管相关的脑缺血事件,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因再次出现缺血性卒中发作而住院治疗。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程度不等的再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SMCAS在本组病例是安全的,且短期疗效肯定,但中远期再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较高,有一定比例的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现重点探讨诱生型环氧化酶(COX-2)在局部脑缺血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2只,体重(250±30)g,随机分为2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假手术对照(Sham)组。I/R组大鼠用线栓法成功制作可复血流的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将大鼠断头取脑。将上述各组、各时间点的动物均分为2部分,一部分以视交叉为中心切成2个2 mm厚的脑片,进行COX-2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同时检测再灌注后24 h各组血清NSE水平;另一部分以视交叉为中心切成6 mm厚的脑片,以胼胝体为腹侧界限取病变侧皮层提取RNA,RNA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COX-2mRNA的表达。结果(1)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OX-2表达的动态变化:Sham组COX-2的免疫反应性(平均积分光密度OD值)处于低水平,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在大脑皮层;I/R组C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皮层,缺血中心区未见C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Sham组比较,I/R组COX-2的免疫反应性在缺血6 h时已显著升高(P〈0.001),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免疫反应性平均OD值不断增高,至缺血再灌注24 h达高峰,此后开始下降,48 h与12 h的COX-2的免疫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仍较对照组高(P〈0.001)。(2)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皮层COX-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Sham组COX-2mRNA处于低水平;与Sham组比较,I/R组COX-2mRNA在缺血6 h已显著升高(P〈0.001),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COX-2mRNA增高,至缺血再灌注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更低,但仍较对照组高(P〈0.001)。结论局部脑缺血后COX-2mRNA、COX-2大量诱导表达,在缺血侧皮层COX-2mRNA表达12h达高峰,缺血侧皮层半暗带COX-2表达24 h达高峰,48 h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3.
中毒性脑病由多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局限或弥漫性神经元损害,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原发病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鉴于其原发病诊治的早晚,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其临床体征及预后颇不一致。但如能及时诊断正确处理,预后多数较好。现将我科收治的13例中毒性脑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回顾: 过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95%由链球菌引起,其中绿色链球菌占绝大多数。近年来已明显减少,而肠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一些厌氧菌等所占比例则比以前增高。本文介绍由一种罕见的人心杆菌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从1947年起至今34年来全世界公开  相似文献   
5.
矽肺的发生和发展有免疫因素的参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某些异常,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石棉肺患者免疫状况国内外有一些报道(1.2.3),但其结果各异。未患石棉肺的石棉工人免疫状况国内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3年对重庆石棉制品厂石棉肺患者和石棉工人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观察对象、内容和方法观察对象经X线胸片诊断为石棉肺患者(病人组)26例、可疑石棉肺患者(可疑组)11例及109例不同工龄石棉工人(原料和纺织车间为主)和本  相似文献   
6.
将1毫升5%精氨酸于配种前20—30分钟输入母牛子宫内,尔后输入用VB12解冻的精液1毫升。结果试验组母牛受胎率为85.53%,生母率55.56%;对照组母牛受胎率和生母率分别为83.64%和46.34%。5%精氨酸和VB12作解冻液具有提高黑白花母牛生母率的效果,对母牛受胎率和犊牛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成本低,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措施,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记录21例确诊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情况及疗效。(2)介入治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术中导丝、导管及球囊辅助碎栓,微导管留置接触溶栓等多种方法应用。(3)评价手术疗效及安全性。(4)随访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从发病到手术治疗时间平均2.7周,术前有2例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入院后平均26h内接受介入治疗,14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1例无变化。有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碎栓球囊破裂,无特殊处理,1例浅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停止手术给予对症处理,于1周后二次手术溶栓治愈。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均存活,仅1例无变化患者的视力完全丧失并伴神经功能损害。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CVST是安全有效的;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让病程超过2个月的部分患者获益;并发症主要与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8.
流鼻血了怎么办?最近,一些因为流鼻血而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增多。经过检查,发现这些鼻出血患者中大部分都不是因为上火或外伤等严重疾病引起的,而只是单纯性鼻出血。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冬天天气干燥,有可能是因为鼻腔环境干燥,引起鼻腔和黏膜开裂出血。  相似文献   
9.
支架术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架术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探讨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在并发症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行支架术,手术患者均实施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92.4%(24/26),术后造影显示MCA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下降至不到10%。围手术期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管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1例。其中血管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围手术期管理不善有关。结论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对于防治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绝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