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本院烧伤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CLSI 2014-2017版)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烧伤感染患者中共检出2073株细菌,革兰阳性菌共检出87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30株(49.1%)、表皮葡萄球菌196株(22.4%)、粪肠球菌75株(8.6%);革兰阴性菌共检出119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2株(40.3%)、大肠埃希菌164株(13.7%)、鲍曼不动杆菌128株(10.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7.2%和72.3%,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高达100%。用SPSSS 17.0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年龄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老年组耐药性更高,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老年组耐药性更低。结论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应加以重视,碳青霉烯类仍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 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 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3月西京消化病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开腹胃癌根治术的2966例病人的资料。并发症按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按1∶1比例行倾向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有2966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组687例,开腹组2279例。匹配后共1354例病人纳入研究(两组各677例),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7.0%比24.2%,P=0.001),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比6.1%,P=0.818)。按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TNM分期、体质量指数、分化程度、胃切除范围、肿瘤长径、手术时间、送检淋巴结数目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大多数层内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为术后并发症减少的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ASA分级Ⅲ级、术中出血≥200 ml为胃癌根治术后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T分期为T 2~T 4a期、术中出血≥200 ml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行且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者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者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少儿期迟发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延迟发病的肠旋转不良少儿期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临床诊断明确并经手术治疗的23例迟发性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过立位腹部平片或透视检查;9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2例行辅助钡灌肠检查,20例行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13例行腹部CT扫描.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78.3%.全部病例经拉德(Ladd)手术治疗.结论 迟发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以传统的Ladd手术为主,且对此疾病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68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血清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其在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未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每年约有400 ~ 600万腹股沟疝患者,患病率为3%~5%[1].但是国内该类手术预防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数据来自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本研究围绕疝外科最关注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两方面问题进行对比性研究.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该项研究在陕西由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认可的6家三甲医院进行,由外科医生、临床药师及护士负责患者入组方案执行.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0例腹股沟疝患者.试验过程中,因为随访丢失、未按原用药方案执行、重度抑郁、改变手术方法等原因,最终进行统计分析的总例数是1160例.其中男1046例,女154例,单侧疝1037例,双侧疝76例,其他47例.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疝部位及分型、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为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胃转流术后12个月9例完全缓解,23例未缓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全缓解组患者年龄、病史、术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均小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组成、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年龄、病史、术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术后12个月降糖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年龄、病史、血糖控制情况及术中剩余胃囊的大小明显影响胃转流术后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最新研究表明,γ~δT淋巴细胞与微生物产物接触后,可表达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同时表现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引发CD4~+ CD8~+αβT细胞强烈的免疫应答.目的:初步验证γ~δ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具有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特性,摸索一种体外大量扩增γ~δT细胞的简便方法,并利用基因修饰方法转染FasL 至γ~δT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7-08/2008-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供、受体大鼠分别为清洁级成年健康封闭群雄性Wistar大鼠及SD大鼠,共60只,体质量200~320 g.方法:采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建立大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获取受体大鼠血液中γ~δT细胞,并初步验证其功能.常规分离获取SD大鼠单个核细胞,以Mtb-Ag进行体外诱导扩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TCRγ~δ磁珠分选试剂盒进行阳性分选,并进行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的检测.建立pLXSN FasL反转录病毒转移体系,检测转染后的γ~δT细胞.结果:活化γ~δT细胞表现出与树突状细胞相似的细胞黏附功能,在移植排斥反应中γ~δT细胞具有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特性.新鲜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中γ~δT 细胞仅占4.5%,Mtb-Ag 刺激培养10 d 后,γ~δT 细胞所占比例可高达72.2%.经免疫磁珠阳性分选,γ~δT 细胞比例高达99.1%.获得的285 bp FasL片段,证明PA317细胞中有FasL基因整合.以pLXSN FasL反转录病毒转移体系转染的γ~δT细胞FasL~+细胞占97.3%.结论:实验验证了γ~δ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实现了γ~δT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成功构建了PA317/pLXSN2FasL~+病毒上清转染体系,并以Fas配体基因修饰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