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19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17项起病3d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年龄、尿素氮、血糖、发热、冠心痛史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比数比(OR),占95%可信区问(95%CI)依次为2.53(1.73~3.71)、1.29(1.14~1.46)、1.09(1.04~1.15)、1.22(1.07~1.40)、1.22(1.05~1.41)、4.50(1.64~12.40)和8.64(1.52~49.21)。回归模型对本组病人分类的总准确率为87.8%。结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增加、发热、高龄、尿素氮升高、高血糖、合并冠心痛可能为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夏一鲁  张拥波 《四川医学》1998,19(4):280-281
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有效性的客观评价仍是一个未很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监测,评价药物疗效。方法:通过检测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判断药物对脑卒中患者脑血灌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CVA可作为评价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对20例发病72小时内的脑梗塞患者使用东菱克栓酶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法及脑循环动力学测定(CVA)评价其作用。结果显示,用药后1、5、10天与用药前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梗塞侧CVA参数中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增加,尤其最小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比较敏感。这说明用药后脑组织的低灌流状态得到了一定改善。本结果表明,DF-521的溶栓作用对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男,32岁,以排尿后晕厥于1982年10月28日入院.入院前12小时排尿终末时突感头晕、心悸,立即意识丧失,跌倒在地.约5分钟后清醒,但感心慌、胸闷.发作前当天无劳累、饮酒等,发作时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既往无心悸、胸闷等病史.入院体检:T36.4℃,P80,律不齐,R16,BP  相似文献   
5.
国外近年来陆续报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早期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其他部位的感染。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近年收住的少见的HSV感染病例报道如下。HSV的PCR在重庆医大儿童医院内一科实验室完成。引物选自HSV...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关键词“Statin”和“Subarachnoid hemorrhage”及对应的中文关键词“他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0VID循证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寻找研究指标包括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含2篇中文文献;3项研究采用了安慰剂对照;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比值比(OR)为0.34,95%CI;0.20—0.60,P=0.0002;有统计学意义。他汀类药物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0R值为0.67,95%CI;0.33—1.39,P=0.2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文献支持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且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补体成分3与脑梗死早期进展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3(C3)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发病24 h内续贯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3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C3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40.48%)在住院72 h内病情进展,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C3水平为(1.28±0.20)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1.16±0.25)g/L(P=0.000);随C3水平的升高,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3与进展性卒中呈明显相关(OR=7.247;95%CI=1.52~36.39;P=0.013)。结论C3升高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损害的预防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如何在缺血性损害启动前进行预防性处理尚未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就缺血性脑损害预防保护的概念,对象,实验研究及应用前景作了综述,以期对这一领域的问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补体3(C3)、补体4(C4)及相关炎症免疫学参数与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 对55例起病24h内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相同数量的非进展性卒中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在住院72h评分较住院时下降2分以上做为判定进展性卒中的标准。在住院48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h)、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纤维蛋白原测定。对以上因素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入院时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及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C3、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C3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进入最后的回归模型。结论 C3与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可能为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灵芝保护鼠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灵芝水溶性提取物(EGL)对鼠脑缺血性损害的预防性保护机制,检测了大鼠脑梗塞区rCBF、SOD、Na -K -ATP酶活性。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EGL组较梗塞后使用组的SOD、Na -K -ATP酶活性更高,rCBF改善仅出现于梗塞后第五天,且与梗塞体积缩小和组织学恢复无关。提示保护SOD、Na -K -ATP酶可能是EGL发挥其预防性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