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鉴定STGC3基因转录调控元件,探讨鼻咽癌STGC3基因的转录调控分子机制。方法:运用 生物信息学,预测并分析STGC3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制备3 种探 针即生物素标记野生型、突变型及未标记野生型;提取CNE2细胞核蛋白,利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 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ChIP)分析,体内外鉴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在STGC3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存在21 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9 个为Sp1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一步严格限定参数,STGC3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含 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5 个,其中Sp1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2 个;EMSA和ChIP 实验结果显示,STGC3基因中存在转 录因子Sp1 特异性结合位点,从而鉴定出STGC3基因转录调控元件。结论: STGC3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含有Sp1 特异性结合位点,为该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2.
尹世辉  唐磊  于艳玲  邢智锋  袁爽  葛晶雪 《疾病监测》2021,36(12):1252-1256
  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黑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QGIS 3.8软件绘制布病发病率专题地图;GeoDa 1.16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8 096例。 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历年各月份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56.76%(10 272/18 096)。 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8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4.71%(17 139/18 09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84%(15 172/18096)。 辖区内有129个县(市、区)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县(市、区)分别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嫩江市、龙江县、甘南县、肇东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1.46%(3 884/18 096)。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布病历年发病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热点分析提示省内人间布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结论   黑龙江省人间布病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3—7月春夏季是省内布病高发季节,重点防控人群为20~60岁男性农民,重点防控区域为省内西南部和和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含不同实性成分比例磨玻璃密度病灶(GGO)肺腺癌的侵袭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含GGO、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分析病灶薄层CT影像征象,根据肿瘤内实性成分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比值将患者分为GGO为主组即GG组和实性成分为主组即GC组,比较两组肿瘤CT征象和侵袭性差异。结果 病灶平均直径(2.71±1.08)cm;纯GGO 8例,混杂GGO 51例;43例病灶内见空泡征及含气支气管征(43/51,72.9%),53例病灶边界清晰(53/59,89.83%)。GG组19例、GC组40例。CT征象:两组病灶直径、部位、形状及边界是否清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边缘分叶和(或)毛刺比例、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明显高于GG组(P均<0.05)。病理结果:GC组与GG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胸膜侵犯率和病理分期高于GG组(P均<0.05)。结论 表现为GGO的肺腺癌随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增高,出现恶性CT征象比例和肿瘤侵袭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1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的胃腺癌同时性肝肺转移患者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患者初诊时病情危重,肿瘤负荷较大,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化疗禁忌证.经多学科讨论后,在积极处理合并疾病的基础上,谨慎给予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肝肺转移灶明显缩小并长期控制;在此过程中,原发灶缓慢进展,是肿瘤异质性在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考虑到既往存在消化道出血病史,经多学科充分讨论衡量利弊后,切除原发灶,现以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疾病稳定,生活质量较高.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体现了多学科诊治在广泛转移的胃癌患者中仍然存在重要的价值,对于指导患者争取治疗时机,获得一线生机,改变预后结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注射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系统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实验组(rhBMP-2/PLGA/FS),对照组(FS)和空白组(不作处理)。在缺损局部注入各组材料后,通过X射线观察各组动物的骨缺损修复情况;取兔桡骨损伤节段定量分析其骨密度值,评估其成骨质量;利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及骨再生情况,评估其修复作用。结果表明: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组在骨缺损修复、成骨质量及成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能够显著促进兔骨缺损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7.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切除术的远期疗效。筛选我院同期收治的168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表均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统计比较两者术后1年、3年、5年、9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腹腔镜组在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定、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上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直肠切除术能取得良好远期疗效,且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灌胃大黄致脾虚后复合博莱霉素造模对大鼠肺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脾虚与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组、模型组、复合组,采用灌胃大黄加饥饱失常30 d的方法建立脾虚模型,然后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 mg/kg)复合肺纤维化造模,模拟脾虚证候下罹患肺纤维化。注射博莱霉素4周后检测动物肺功能,计算脏器系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大体及气道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肺脏质量、肺系数升高(P0.05),肺动态顺应性(Cydn)、用力肺活量(FVC)、质量FVC下降(P0.05),第0.4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0.4秒率,FEV0.4/FVC%)增加(P0.05),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下降(P0.05),病理显示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为气道中心性分布,小气道内可见上皮细胞脱落及黏液栓。单纯脾虚动物停止脾虚造模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正常。脾虚复合组与模型组比较,0.4秒率显著升高(P0.05),病理显示肺组织纤维化区域占比增加。结论灌胃大黄加饥饱失常30 d造成脾虚是复合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造成的肺纤维化大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加重的潜在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不典型单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脊柱不典型单发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及40例脊柱单发血管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1.5T MR扫描,采用T1W、T2W、脂肪抑制T2W序列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信号特征,平扫分为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分为低、等、稍高及明显强化。测量病灶的最长径,然后取平均值。结果脊柱单发转移性黑色素瘤T1WI低、等及高信号比例分别为76.92%(10/13)、15.38%(2/13)及7.69%(1/13),T2WI低、等及高信号比例分别为61.54%(8/13),30.77%(4/13)及7.69%(1/13);92.31%(12/13)的脊柱单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强化。与脊柱血管瘤比较,转移性黑色素瘤长径大于血管瘤(P0.001)。脊柱血管瘤和不典型转移性黑色素瘤之间T1WI与T2WI信号特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对鉴别脊柱单发不典型转移性黑色素瘤与血管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偏瘫脑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0 d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