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正>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情况。1.Obiabo等:报道南尼日利亚(南)(South-South Nigeria)调查257例人群(完成全过程调查率为85.6%)。男性为57.7%,女性为46.3%。当地RLS流行率为8.9%。在患病人群中,有白天过度嗜睡者占52.2%;失眠影响工作者占17.6%。RLS与上述两种睡眠障碍密切相关(P0.000 1)。  相似文献   
2.
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又称FOSMN综合征)以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起病,继而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国内尚未查阅到相关文献,现将我院近来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唇周、口腔内麻木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年余"于2012年7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唇周及口腔内麻木、发干,以上颚为著,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病情渐进加重.予甲钴胺、泼尼松、利鲁唑治疗,症状无好转.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但构音欠清.双侧角膜反射减弱.闭目埋睫不全,双侧鼻唇沟对称,闭唇肌力Ⅳ+级,鼓腮漏气.悬雍垂居中,双侧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舌抵颊V-级,可见轻度舌肌颤动.屈颈肌力Ⅲ+级,四肢肌力V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及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特征。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D数据库中的30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冻结步态(FOG+)组(11例)和无冻结步态(FOG--)组(1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1C-CFT-DAT显像和临床运动评分,对11C-CFT-DAT显像结果与临床运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OG+组尾状核的纹状体不对称指数(SAI)显著增高(P=0.004);UPDRS运动评分与重侧(受累严重肢体对侧)尾状核与前壳核比值呈正相关(P=0.034);NFOGQ评分与重侧尾状核SAI呈负相关(P=0.020);冻结步态与尾状核SAI呈显著负相关(P=0.028)。结论双侧尾状核不对称性损害是导致PD患者冻结步态的重要原因,冻结步态可能是皮质-纹状体-脑干-躯体通路中不对称性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