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作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研究了H~3-DCNPA经口染毒小鼠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情况。结果显示血毒浓度时程曲线拟合,以二室开放模式为最优。吸收速率常数(Ka)为4.840h~1,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半衰期(T1/2Ka,T1/2α,T1/2β)分别为0.143,0.791,13.96h。峰时Tmax为0.565h,峰浓度Cmax为0.67μg/ml。排泄率常数Ke为0.094h~1。染毒大鼠的排泄实验表明72小时后,可排出98%,粪尿排泄比例相近。~3H-DCNPA可经过大鼠胎盘屏障,但仍有一定的阻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探求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相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比较24例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结果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内侧前额叶、双侧补充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内侧前额叶、双侧补充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中央前回的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脑区的异常功能可能与双相障碍抑郁相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对19例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双侧眶额叶(t=-4.379,P0.001)、双侧内侧前额叶(t=-4.379,P0.001)、右侧额下回(t=-6.057,P0.001)的局部一致性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双侧眶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右侧额下回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究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亚区,即膝部、体部及亚部的异常。方法对58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扫描,并采用ROI分析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组的胼胝体各亚区的FA值的异常。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的FA值分别为:膝部0.596±0.027、体部0.560±0.030及压部0.635±0.02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异常在首次发病时即已经出现,这些异常很有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