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化家庭医生首诊职能的实施。方法设立激励机制,赋予家庭医生使用三级医疗机构资源的权限,对通过家庭医生首诊的患者给予优先处理措施,向家庭医生反馈患者就诊信息。结果接受家庭医生首诊的55名患者对服务的评价较为积极。结论三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够通过家庭医生首诊的实施获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深入分析影响军队医院团队士气的心理因素,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对于促进医院内部和谐,提升医院整体活力,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伴有骨髓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免疫组化联合基因重排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长期发热并骨髓或外周血中有分类不明细胞浸润的患者分离骨髓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ALCL)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CL)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2例结合脾脏病理学诊断SLE;诊断为骨髓转移癌5例;4例未能确诊。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对长期发热并骨髓分类不明细胞浸润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痛性红斑为首发症状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4岁.于2007年2月因"双下肢红斑结节伴疼痛1周"住我院皮肤科,皮肤活检显示:"角化过度,皮突大部分消失.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皮下组织".确诊为"结节性红斑".当时查血常规WBC 5.05×109/L,N 4.12×109/L,L 0.92×109/L,Hb 96 g/L,PLT 101×109/L,给予抗感染(阿齐霉素0.5 g静脉滴注qd),止痛对症(消炎痛50 mg bid)及活血化淤(复方丹参)治疗1周后红斑消失,"治愈"出院.出院2月余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双下肢的红斑,结节,如蚕豆至核桃大小不等,压痛明显,伴夜间发热,盗汗,同时感咽喉疼痛,咳嗽及关节疼痛,门诊以"结节性红斑"再次收住我院.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1年,于2004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为持续性发热,最高体温达40℃.在当地县人民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半个月后体温降至正常出院(具体用药不详).患者6月初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畏寒,发热,入当地市级医院呼吸内科治疗.检查血象WBC 2.8×109/L, 分类中性0.407,淋巴0.428,嗜酸0.08,单核0.085.Hb 122 g/L, PLT 36×109/L.胸部CT示双肺陈旧性肺结核并肺气肿.腹部B超见肝右叶数个散在点状钙化灶回声,胆囊结石, 脾肿大厚6 cm,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6.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darabine)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首次疗程即使用氟达拉滨单药,5例为COP或CHOP方案1~2疗程或服用苯丁酸氮芥(瘤可宁)半年无效改用氟达拉滨,部分疗程为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用药;评估CR率和PR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9例(60%)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耐药),总有效率73.3%。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7例,血小板减少3例,其中1例示ITP,1例发生溶血。结论: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常见,感染、ITP、AIHA最为严重,如在化疗前检查Coombs’test,可能避免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in the aged,PUA)是指年龄>60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该病病程长、复发率高,难以彻底治愈,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现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患儿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MA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诊断后均按照患儿家长意愿选择以下三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中药组(Ⅰ组,3例):只接受中药治疗;雄激素+中药组(Ⅱ组,10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力龙[0.1 mg/(kg.d)]治疗;环孢菌素A+雄激素+中药(Ⅲ组,30例):接受环孢菌素A、康力龙[0.1 mg/(kg.d)]及中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5~116个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Ⅰ组3例患儿中仅有1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在随访73个月时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无效;Ⅱ组10例患儿中有3例(30%)获得部分缓解,其余7例(70%)均无效,无一例进展为SAA;Ⅲ组30例患儿中有9例(30%)获得完全缓解,5例(17%)获得部分缓解,1例(3%)在随访至11个月时进展为SAA,其余15例(50%)无效。结论早期给予干预的MAA患儿进展为SAA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重巢式RT-PCR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526例初诊AML患者进行29种常见融合基因检测,并观察检出结果在FAB分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526例AML患者中检测出融合基因188例(35.7%),包括AML1/ETO、AML1/MDS1、CBFβ/MYH11、BCR/ABL、MLL基因异常、PML/RARα、TLS/ERG、PLZF/RARα、NPM/RARα、SET/CAN,其形态学分布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结论:多重巢式RT-PCR法检测初诊AML患者中的融合基因,是AML分层诊断、个体化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必要依据,并提供与预后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供者干细胞输注治疗方法,提高Allo-HSCT的疗效。方法: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1例,采用改良的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回输HLA配型相合的胞兄的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3.42×108/kg,CD34 细胞3.82×106/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移植后6个月停用CsA。 192d细胞遗传学复发,给予未经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细胞剂量为1.8×107MNC/kg。 458d血液学复发,给予联合化疗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干细胞输注(DSI),细胞剂量为4.68×108MNC/kg。结果:移植后 13d白细胞植活, 16d血小板植活, 20d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同时Ph染色体及bcl/abl融合基因转为阴性。于 182d发生了肝脏及皮肤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cGVHD逐渐消失。 192d细胞遗传学复发予DLI后完全缓解(CR)。 458d血液学复发,予联合化疗加DSI后再次达CR。随访至今,患者于Allo-HSCT后567d,DSI后79d仍无病存活。结论:DLI≤0.2×108MNC/kg是安全有效的。在血液学水平复发的患者,单用化疗或DLI疗效有限,联合化疗加DSI可使疗效提高,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