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背景:阅读障碍是学习困难研究中最为常见的,可影响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严重阻碍儿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目的: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过程左前额叶皮层血氧变化规律,探讨儿童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理基础。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对象:实验于2003-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选择45名武汉市3~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在8~12岁,均为右利手。其中汉语阅读障碍儿童26名(阅读障碍组),符合ICD-10定义的标准;非阅读障碍儿童19名(对照组)。所有对象均取得本人及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法: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检测汉语阅读障碍和非阅读障碍儿童汉字初级加工(包括被动视觉呈现汉字,汉字朗读,动词联想)及再加工(包括词语输出和语义联想)过程左前额叶脑血氧含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汉字初级加工及再加工过程中脑血氧含量的变化。结果:纳入阅读障碍儿童26名,非阅读障碍儿童1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字初级加工时血氧含量的变化:被动视觉呈现汉字:A,B,C通道上,阅读障碍组血氧含量均高于对照组(0.3780,0.1346;0.0858,0.0519;0.1093,0.0692,P<0.05),D通道上,阅读障碍组和对照组血氧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汉字朗读:A、B、C、D通道上,阅读障碍组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动词联想:在A、C通道上,阅读障碍组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0.4112,0.1397;0.1413,0.0784,P<0.05),在B、D通道上,阅读障碍组与对照组血氧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②汉字再加工过程血氧含量的变化:词语输出过程中,阅读障碍组的血氧含量变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257,0.0890,F=16.25,P<0.01);语义联想过程中,阅读障碍组的血氧含量变化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0730,-0.0721,F=15.59,P<0.01)。结论:汉字认知过程阅读障碍儿童左前额叶皮层虽然激活,但相对正常儿童,激活的程度和激活模式均有差异熏提示特定脑区功能异常可能是阅读障碍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际关系与品行问题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和麻城地区4 25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触网络学生3 033名。采用Young网络成瘾问卷、长处与困难量表(学生版)、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特征评估与分析。结果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9%,男生(18.5%)高于女生(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成瘾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品行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品行问题与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的交互效应均显著(P值均0.01),与师生关系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品行问题调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数学学习不良是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开始形成综合数学能力的关键期的学龄期儿童普遍的学习不良类型,但缺乏专用的筛查量表和参照常模。目的:建立适合中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的评定常模。设计: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横断面调查。单位: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持,北京市疾控中心、河北省疾控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江苏省疾控中心、山东省疾控中心、湖南冷水江市疾控中心、中山医科大学、海南省疾控中心、华西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兰州医学院等单位协作完成。对象:在全国范围内共调查样本22039人,整群随机抽取城区和农村普通小学1~6年级的学生,共14693人,其中城市学生7377人,农村学生7316人。方法:于2003-06/09以普通小学1~6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完成抽样调查。参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性别,民族,地域,城乡为标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对整群抽取的班级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团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视觉能力等。结果:常模样本共14693人,其中城市学生7377人,农村学生7316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城乡两样本儿童在本量表的各分测试得分均值均随年级而呈阶梯性增高,城乡样本各年龄组间测试得分比较(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城区样本各年级组的测试得分高于相应年级组的农村样本(t=2.234~11.766,P<0.05)。分别建立城区(n=7377)和农村(n=7316)两套常模。②参照常模由转换T分及百分位P构成,估算了每一学期中和学期末的T分,并根据T分计算Z分,再求得正态分布下的概率函数P。③数学能力等级评价分为5等,即得分在x±s(P=16%~84%)的范围者为中等,得分在x s与x 2s之间者(P=84%~97.5%)为中上,得分超过x 2s者(P>97.5%)为优秀,得分在x-s与x-2s之间者(P=16%~2.5%)为中下,得分低于x-2s者(P<2.5%)为较差。结论:常模样本构成比例与人口资料基本吻合,样本在各年级、男女性别分布基本均衡;城乡儿童的数学能力测试得分在大部分分测试中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有必要分别建立城区和农村两套常模。  相似文献   
4.
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吴汉荣  姚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00-2202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小学1—6年级儿童1151名,采用修订的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YG-WR性格量表和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资料。依据PRS量表得分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学习障碍组、一般组和优秀组。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0.25%。同一般和优秀组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品行、学习、多动指数,F=7.11,28.48,3.30,12.31,P&;lt;O.01)和不良性格类型发生率(χ^1=6.53,P&;lt;O.01)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良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低、E型性格以及人际关系差是儿童学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中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中的反应特征,探索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记忆能力的特点。方法:①2005-07/2006-05在儿童发育行为门诊遴选阅读障碍儿童20名(平均年龄10.2岁),按1∶1配对原则,选择年龄、性别、年级和家庭状况等条件与阅读障碍组相似的20名正常阅读能力儿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0.1岁)。②应用国内修订版本顿视觉保持测验C式B法,D式C法和E式D法对两组儿童进行个别测试。C式图卡呈现5s后让被试默画(视觉记忆能力),D式图卡让被试临摹(视觉结构能力),E式图卡呈现10s后间隔15s再让被试默画(视觉延迟记忆能力)。③对两组儿童的视觉记忆保持能力、视觉结构能力和延迟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分别记录两组儿童测验的正确分(每一图卡根据全或无的原则记1或0分,总分0~10)及错误次数(错误类型分为遗漏或增加、变形、持续、旋转、位置错误和大小错误6个范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40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确得分:在视觉记忆和视觉结构能力测验中阅读障碍组低于对照组(5.00±2.45,6.60±1.82,P=0.019;7.50±2.44,8.95±1.32,P=0.015),在视觉延迟记忆测试中,两组得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77)。②总错误分:在视觉记忆和视觉结构能力测验中阅读障碍组高于对照组(7.65±4.20,4.90±3.24,P=0.016;3.20±3.93,1.15±1.46,P=0.035),在视觉延迟记忆测试中,两组得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389)。③错误类型:阅读障碍组儿童在视觉记忆能力测试中变形和持续性错误次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3.95±2.40,1.75±1.52;0.35±0.67,0;P均<0.05),在视觉结构能力测试中变形错误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1.35±1.69,0.35±0.75,P<0.05)。结论: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短时记忆能力、视觉结构和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理障碍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关系密切,此类研究亦有报道,但将高级统计方法偏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运用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颇为鲜见.目的通过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研究室.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部分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现况调查,以≥3项因子分在2.3以上138人(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为心理障碍研究对象.预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SCL-90及EPQ测试,由被试者独立答题,当场收回.主要观察指标心理障碍大学生EPQ测试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与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的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分呈正相关(r=0.225~0.417,P<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精神质分呈正相关(r=0.213~0.223,P<0.05),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内外向分呈负相关(r=-0.167~-0.278,P<0.05).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主要由这两组变量中的典型变量人际关系 敏感、焦虑与神经质的相关(r=0.459,P<0.01)及偏执与精神质的相关(r=0.354,P<0.05)所决定.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妤  王晶  吴汉荣  骆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44-1346,1349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对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武汉、湘潭、广州4地区4 104名7 ~18岁儿童,比较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和正常组儿童青少年在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各学段男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水平较体重正常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与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相比,生活质量水平受损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在性别及年龄上具有差异.超重、肥胖的出现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对象于2003-03/06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选用的调查点,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城市(武汉市、黄石市)和乡村(郧县、仙桃市、孝感市)16~18岁青少年1 498人进行调查.城市组605人,农村组893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社会风气、学校类型及风气、人际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采用5级评分法,凡某一因子分≥3,或总分≥160分则判定为有心理卫生问题.采用父母教育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育方式,内容包括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和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调查家庭环境情况,选用其中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四个分量表(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作为指标.使用匿名问卷法,由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按统一指导语讲解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填表.表格由班主任收集后上交调查组.观察城乡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以及其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性别,地区差异.②青少年症状自评男表评分及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③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湖北省1 498名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总发生率为18.13%.男少年为18.20%,女少年为18.04%,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为[23.74%(212/893),16.69%(101/605),P<0.05];在心理卫生问题中,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②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湖北省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家庭环境质量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③单因素分析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与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均>0.01);与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及拒绝、否认等)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亲密性、知识性、娱乐性呈明显的负相关,(P均>0.01).⑥多因素分析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均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除与家庭诸因素中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外,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行为问题会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甚至可能会成为成年期精神疾病及犯罪行为的根源.笔者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13个省市8 076名城市小学生进行行为问题现状调查,以了解我国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开展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中国和德国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状况,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评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中国和德国儿童样本资料分别来源于中德2项相关研究,采用父母评定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定.结果 中国儿童退缩、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行为及总行为问题得分高于德国儿童(P值均<0.01),德国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高于中国儿童.文化因素能分别解释违纪问题、社会问题、思维问题变异的3.7%,3.3%和1.1%,对其他问题解释度<1.0%.中国男、女生的总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德国男、女生;男生思维问题检出率高于德国男生,其他各项症状的检出率2国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国女生的退缩行为、思维问题和违纪行为等3种症状及内化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德国女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比德国儿童有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中国女生较德国女生有更多的内化性行为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作用的跨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