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遗传密码的发现,细菌基因组及重组DNA技术取得较大发展。200余种细菌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本文描述了几种口腔细菌基因组的特征,强调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关注基因组学的比较,因为其对口腔致病菌的基础、临床研究都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在牙隐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并对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和染色法相结合,对113个隐裂牙进行诊断,并根据症状和裂纹深度对隐裂牙进行分类,其中47个属早期隐裂牙,患牙经调后在显微镜下磨除隐裂裂隙,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66个晚期隐裂牙,经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所有病例均经1年随访观察。结果:47个早期隐裂牙,经预防性充填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32个牙,成功率68.09%;66个晚期隐裂牙,经综合治疗随访1年后,治疗成功率93.85%,5个患牙因症状加重而拔除。结论: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可提高对隐裂牙的诊断率及治疗成功率,对隐裂牙进行合理的临床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患牙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畸治疗中广泛应用的固定矫治器可导致口腔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出现釉质脱矿及牙周组织损伤等病理改变9,本文6不正畸治疗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周围的菌斑形成,菌斑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及菌斑的预防与控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口腔黏膜组织工程期待能解决自体黏膜修复组织来源不足的难题.目的:综述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种子细胞的来源及选择、各种常见支架材料的优缺点及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以"tissue engineering of oral mucosa,seed cells,scaffold material,growth facto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2000-01/2011-12有关文章.结果与结论:几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研究中都有较好的增殖或分化能力,脂肪干细胞与其他种子细胞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种子细胞;各种常见的支架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改善其性能;将一些关键的细胞因子运用到口腔黏膜组织工程中,能促进移植物血管化,加快伤口愈合过程.口腔黏膜组织工程将是在临床上能解决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及传播疾病和自体黏膜修复组织来源不足等问题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观察中西医辩证疗法对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计生服务站2009年6月-2012年12月就诊的确诊为卵巢早衰患者,一组64人采用中医辩证疗法联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另一组64人采用单纯西医疗法作为西医组进行治疗,给药方式、疗程同治疗组。持续服药3个月后比较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总体给药效果,对比疗效。结果中西医组治愈19人,有临床疗效36人,无临床效果9人,见效率85.9%,西医组治愈10人,有临床疗效30人,无临床效果24人,见效率62.5%,两组在疗效比较中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在治疗上更具有优越性。结论对治疗和改善卵巢功能功能早衰患者的治疗5,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有比较满意和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4种不同支架材料构建复合式口腔黏膜,并比较其组织结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的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在4种支架材料中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7d后,在支架表面加入角质形成细胞,培养4d后,移至气-液界面继续培养7d。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构建的复合式口腔黏膜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 4种支架均可构建形成复层上皮。其中,上皮层与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de-epidermised dermis,DED)结合紧密,形成的人工黏膜有明显的上皮钉突。不同于以往报道,上皮层与Alloderm结合并不十分紧密。以胶原凝胶为基质形成的人工口腔黏膜最厚,有明显分层。以胶原海绵-胶原凝胶为基质形成的复层上皮在部分区域长入至胶原海绵的空隙中。结论以DED和胶原凝胶为支架构建的口腔黏膜更接近于天然结构,而后者脆性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是66.7%,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对照组患儿是6.7%,差异性不显著(P >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组织创伤修复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大鼠皮肤瘢痕性创伤愈合过程中表达量及表达部位的变化。 方法:制备大鼠皮肤全层切伤模型,长度1.5-2.0 cm,深及筋膜层。于伤后0 h,12 h,1 d,2 d,3 d,4 d,5 d,6 d,7 d处死大鼠,取损伤部位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创伤愈合的早期阶段(伤后1-5 d),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胞浆、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胞浆及肉芽组织中;随着创伤修复时间的持续,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中。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在创伤后1-5 d最强,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创伤后六七天时开始明显表达。可见在大鼠皮肤瘢痕性创伤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先于转化生长因子β3,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胶原形成及创伤修复关系密切,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愈合后期表达量有升高趋势,其可能与创伤后期的组织改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自噬是细胞器自我更新及代谢循环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自噬与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炎症环 境间有着多重关系。人牙髓干细胞是存在于牙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成牙本质 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第一感受器,在牙齿抵抗炎症时产生的防御性修复反应中至关重要。炎症环境下自噬可促进牙髓 干细胞的分化。该文对自噬在牙髓炎中的研究进展及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维持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为牙髓炎患者牙髓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对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损区培养角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p40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取经病理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病损组织做细胞培养:分为OLP组、OLP+BCG-PSN组,每组6例,在角质形成细胞长满时加入BCG-PSN,用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在培养6h、12h、24h、48h分别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ELISA法检测IL-12p40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1整个细胞生长期间为单一的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为椭圆形或多角形,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符合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形态特征。2在不同的培养时段内,BCG-PSN共同培养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IL-12p40的减少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6h F=7.87 P=0.0186,P<0.05;12h F=10.31 P=0.0093 P<0.05;24h F=16.57 P=0.0022 P<0.05;48h F=17.3 P=0.002 P<0.05)。结论 BCGPSN可能通过对OLP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2p40有直接的抑制效果起到减轻T细胞引起的直接损伤、降低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