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用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于帕金森氏病(简称PD)大鼠模型脑内,可使损伤黑质所引起的异常行为得到纠正。在此基础上,试图建立培养的人胚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库,可为PD患者随时提供移植用的神经元。特选用体外培养法,将吸刮流产或经水囊引产的中期人胎(2~4月)共10例,切成小块组织和分离细胞悬液培养。结果表明,其生长发育过程和大鼠胚胎中脑的相似。但是人胎个体差异较大,培养时间最长的达7周。水囊引产的比吸刮流产的成活时间长。两种培养方法的所见基本相同。培养4小时细胞全部贴壁,少数细胞已有突起。第2天起,见组织块中首先爬出成纤维细胞和胶质细胞,继而神经元沿胶  相似文献   
2.
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胚胎MPC体外培养获取PD患者CRT治疗所需的DA能神经元。方法 :取自E12鼠胚中脑腹侧的MPC悬液在添加bFGF的DMEM/F12 /N2培养液中原代培养 ,鉴定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 :在添加了bFGF 10ng·mol-1的DMEM/F12 /N2培养液中MPC增殖良好 ,体外培养 5~ 7d后细胞数量扩增到培养前的 9 782± 0 0 47倍 ;培养液中撤去bFGF后细胞可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其中多数Tuj1抗原标记阳性的神经元同时呈TH抗原标记阳性 ,培养细胞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比例约为2 4 3 4% (10 2 / 419)。结论 :E12鼠胚MPC原代培养是获取DA能神经元的可靠途径 ,类似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可能缓解PD患者CRT治疗供体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小鼠脑切片体外循环灌流模型,探讨该模型能否复制体外循环(CPB)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脑损伤病理生理状态,并研究脑切片灌流及氧糖剥夺(OGD)是否造成白质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pre OL)的损伤,为体外循环对白质损伤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将40只7天龄Sprague-Dawley大鼠,平均体质量(14.7±1.5)g,随机制作活体脑切片,每只大鼠约切出3~5片脑切片。根据灌注方式和温度不同分为5组,每组含脑切片24片:对照组全程人工脑脊液(a CSF)灌流(36℃);实验组在不同温度(36℃,32℃,25℃和15℃)OGD 60 min,建立离体脑切片灌流系统,模拟心脏手术CPB/DHCA整个过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O4抗体评价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程度。结果在OGD实验组中,成熟少突胶质(MBP阳性)细胞存在明显损伤,其形态学明显变化和荧光表达明显减少,而且OGD温度越高,损伤也越严重;pre OL(O4阳性)细胞在36℃,32℃及25℃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表达减少,且OGD温度越高,荧光表达减少越明显,O4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和荧光表达改变在对照组及15℃OG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模型能有效模拟CPB/DHCA下脑损伤病理生理状态,而且这种损伤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系发育关键阶段的pre OL的损伤,分化为下游的少突胶质细胞(OL)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轴突低髓鞘化和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4.
6-OHDA损毁鼠一侧黑质,测定其红细胞膜微粘度上升,膜脂区流动性较正常鼠下降,纹状体内移植在体或经培养的鼠胚中脑腹侧神经细胞后,膜微粘度下降,膜脂流动性趋向于正常。实验表明:纹状体内神经元移植除能纠正黑质纹体系统损伤所引起的行为改变外还能参与恢复全身功能。[关键词]膜脂流动性,脑移植,黑质。[Key words]membrane lipids fluidity,braia transplant,substantia nigra。  相似文献   
5.
建立大鼠Parkinson’s病动物模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神经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有可能应用某种神经毒素特异性地毁损某些神经元,Ungerstedt首先在大鼠黑质定位注射6-OHDA,成功地制备了Parkison's病(PD)动物模型,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PD模型成功率进行一些探讨。 材料和方法 选用体重150~250 g的SD大鼠50只,雌雄不拘,45只为实验组,5只为对照组。术前用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麻醉,头部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江湾Ⅰ型C),手术暴露前后囟,调整颅骨平面,使后囟低于前囟1 mm,同时测量前后囟之间的距离(后囟位置以人字缝尖为准,在实验中测得该间距为5.8~7.5 mm)。选取两个注射点,其坐标参数分别为:后囟向前0.33×前后囟间距  相似文献   
6.
内侧前脑束毁损制作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获取稳定可靠的帕金森氏病(PD)模型是进行PD研究的重要环节。6-OH-DA立体定向注射毁损内侧前脑束(MFB)由于安全可靠而成为近年大鼠PD模型制作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MFB毁损大鼠PD模型的制作和模型鼠“自发”旋转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腺苷A1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信号作用,阐明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上腺苷A1受体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采用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等方法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和HEK293/A1R细胞上研究腺苷A1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揭示由腺苷A1受体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胚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根据该系统的条件性培养液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方法 来源于胎脑海马、纹状体、额叶、中脑的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建立起各自的共培养系统,并根据数种条件性培养液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的总体分化率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率。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及CO-BMSC能显著提高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元分化率,同时只有中脑神经干细胞能被有效地进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结论 共培养系统诱发了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自/旁分泌作用,该作用可根据神经干细胞的区域特异性有效的定向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颞、顶、额区皮瓣、筋膜瓣的微细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顶、额区皮瓣、筋膜瓣的血管网主要分为六层,由浅入深为:真皮乳头层血管袢、乳头下层血管网、真皮深层血管网、浅筋膜脂肪小叶血管网、筋膜和腱膜内浅层血管网、筋膜和腱膜内深层血管网。额区在后两层血管网间还有一层肌内血管网。各层血管网均有各自的形态学特征。该区域各层次血管密集,吻合丰富,未见到文献中所报道的四肢真皮网状层中所存在的乏血管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Neuregulin1(NRG1)在神经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学研究表明NRG1及其受体ErbB4是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易感基因。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易感基因NRG1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旨在利用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模型及子宫内胚胎电转实验模型,结合RNA干扰技术(RNAi)、分子生物学及行为学检测等手段,以精神分裂症主要涉及的脑区:前额叶皮层区(PFC)为研究对象,考察NRG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发育早期干扰NRG1基因的正常表达引起细胞水平及在体水平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嵴数目的减少,在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到突触前蛋白Synaptophysin表达降低,并且相应于整体动物水平产生了社交退缩,认知能力低下等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行为学变化。结论我们的研究将NRG1基因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和它在整体动物行为学改变中的作用相联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做了进一步的阐明,可能为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