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痴呆病人ApoE基因检测与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冀成君  金弘敏 《现代康复》2000,4(10):1524-1525
目的研究痴呆病人与载旨蛋白E(ApoE)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老年性痴呆(AD)患和2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的ApoE基因进行检测,确定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验证ApoE与AD的相关性。结果AD病人基因型以ε3/4最多,ε3/3型次之;血管性痴呆(VD)病人以ε3/3型最多,ε2/3次之;从等位基因频率看,AD病人及VD均以ε3型等位基因频率最高,AD病人ε4等位基因频率显高于VD病  相似文献   
2.
脑萎缩与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灵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例AD患者,14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32例对照组(NC)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β-AP的含量存在有AD>MID>NC的趋势,而AD和MID比较无明显差异,二者和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β-AP含量与患者年龄在AD组有相关关系;血清中β-AP含量有AD>NC>MID的趋势,3组测定值间重叠较大,无法明确区分AD组与NC组,且β-AP含量与年龄、病程均无相关关系。结论β-AP含量在AD患者脑脊液中明显增高,但在MID组亦增高,故单纯测定β-AP可为痴呆提供诊断依据,而作为AD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精神科医生认知往往停留在“问几句话”、 “填几张表”就能诊断疾病上.事实上,临床上还有许多诊疗设备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将会与精神检查、药物治疗等手段一起共同成为对抗精神顽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载脂蛋白E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ε4等位基因的相互关系。方法我们收集了30例AD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72±10岁。取外周血,抗凝,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ApoE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AD患者其ApoEε2,ε3和ε4基因频率依次为0.067、0.700和0.233,而北京地区正常人群依次为0.100、0.843和0.057。AD患者的ApoEε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结果提示ApoEε4与AD密切相关,推理ApoEε4基因型者可能与易患AD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6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6R)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对其影响。方法 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 4 3例 ,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0~Ⅴ级 )。其中Ⅱ级 1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7例。按分层随机原则 ,将GBS者分为 2组 ,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激素 )和雷公藤多甙治疗 ,在开始前、治疗后第 8周各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估 1次 ,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 (CSF)配对标本 2mL ,用ELISA法测定sIL 6R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 6。结果  (1)病初GBS者血清IL 6、sIL 6R分别为 (6 9.73± 2 5.2 5)ng/L和 (4 6 .6 5± 11.59)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7.94± 5.6 6 )ng/L和 (2 9.2 5± 11.0 4 )μg/L(t =13.16 ,7.33,P <0 .0 0 1) ,此外CSFIL 6、sIL 6R分别为 (14.33± 6 .6 9)ng/L和 (9.4 5± 0 .98) μg/L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5± 2 .79)ng/L和 (1.38± 0 .50 ) μg/L(t=10 .0 2 ,4 8.4 8,P <0 .0 0 1)。(2 )病初GBS者CSFIL 6、sIL 6R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相关密切 (r=0 .6 7,0 .4 8,P <0 .0 1)。(3)雷公藤多甙与激素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雷公藤多甙组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进步 1级以上者为 90 .3% ,明显高于激素组的6 1.9% (x2 =5.0 6 ,P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与单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对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MECT组(研究组)和单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文拉法辛起始剂量为75 mg/d,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及耐受性,剂量可加至225 mg/d。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共8次MECT:第1周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第2周隔日1次,治疗3次。研究周期共4周。于基线期和治疗第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症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研究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第2、4周末,两组HAMD-17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低(t=2.846~9.803,P均0.01);治疗2周末,研究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t=2.070,P0.05),研究组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错误应答数、概念化、非持续错误及学习到学会评分均较治疗前高(t=2.099~2.257,P均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t=1.997~2.257,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MECT对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效果较单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的效果更好,联合组患者会出现短期、可逆的认知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Alzhuner病(AD)部分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箭电泳法(RIE),测定IgG和白蛋白含量,计算IgG鞘内合成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脊液Tau和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结果:血清、脑脊液中白蛋白水平正常组最高,血清、脑脊液IgG水平AD组最高。但三级间均存在较大重叠。老年人脑脊液IgG鞘内合成率增高比例较大,无显著性差异。AD、MID患者脑存液Tau蛋白,β-A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01),但二者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脑存液中白蛋白水平和IgG水平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au蛋白和β-AP含量在AD患者脑誉液明显升高,在MID组亦增高,故单纯测定二者难以鉴别AD和MID,但可作为AD的实验室表现。在IgG鞘内合成率异常者中,Tau蛋白含量增高而β-AP含量降低者以AD最多、至于这样综合分析是否可为AD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沿有待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状况和特征,分析TD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共入组TD患者14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障碍专用量表、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系统评估TD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结果在140例TD患者的8类不同部位的异常运动中,上、下肢体和舌部的舞蹈样动作发生率最高(均大于80%),其中上肢的异常不自主运动的发生比例高达90%,脸部、颌异常运动的发生率只有30%左右。结论在TD患者中,四肢末端和舌部的异常不自主运动最为频发,典型的口-舌-颊三联征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可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治疗1周前患者均停止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SS、TESS、BP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大;2组治疗8周后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总分减分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