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药物用于小儿短时间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患儿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A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C组单纯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B两组患儿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B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镇静药物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单纯麻醉,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7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电针预处理组(EP组)和对照组(C租)。2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P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2/100 Hz,电流为1 mA)内麻点与足三里穴30 min;C组不做电针处理,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于电针刺激前、术后2、12、24和48 h(T0~4)时评定安全等级和疗效等级并抽取中心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2组病人术后安全等级及其1级率和疗效等级及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C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C组比较,EP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与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术后采用舒芬太尼、丁丙诺菲及吗啡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行择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丁丙诺菲和吗啡镇痛,选取术后6h、12h、24h和32h(T1、T2、T3和T4)4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各时点的心率和有创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个时间点镇痛效果组间比较,S组评分均低于B组和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和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低于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结论舒芬太尼、丁丙诺菲及吗啡用于先心病小儿术后镇痛均有效,镇痛效果以舒芬太尼最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各30例,A、B、C组在麻醉诱导期和维持麻醉期均加入右美托咪定,剂量分别为0.3、0.4、0.5ug/(kg·h),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C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组(P0.05);B、C组患者在术后4h、8h、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同时期A组(P0.05);手术后1、3、7d,A、B、C组患者MoCA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A、B、C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在全身麻醉时加入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POCD发生率,推荐剂量为0.4ug/(kg·h)。  相似文献   
5.
目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药剂量。结果术中及拔管时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药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能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6.
何金乾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2+95-92,95
目的评价人工流产术患者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年龄18-35岁,体重45-65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5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随后静脉注射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追加少量依托咪酯或异丙酚,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记录麻醉诱导时间、人工流产时间、依托咪酯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低血压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E组苏醒时间延长,术中注射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及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术中最低血压值升高,术中肌阵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及麻醉科医师满意程度升高。结论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对人工流产术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抑制程度较轻,术中及术后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对全麻先心病术患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01—2012-03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BIS监测控制异丙酚泵入的速度让BIS值保持在45±5水平,对照组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每小时2~3mg/kg)。记录2组患者静脉通路开放时(T0)、(HR)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和患者CPB的时间、主动脉阻断的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的时间。结果 2组患者各时点HR、MAP、CVP、CPB、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停留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采用BIS监控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拔管时间以及停留ICU的时间,有效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对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镇痛及应激因子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对照组术后选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30 min,手术结束后再次刺激30 min后拔针。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针刺前(T_0)、术后2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5个时间点的VAS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液标本中应激因子β-EP、TNF-α、IL-6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药物用量比较,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T_1时间点与T_0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VAS评分在T_1、T_2、T_3时间点与观察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β-EP在T_1、T_2、T_3和T_4时间点与T_0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β-EP在T1时间点与T0相比,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NF-α和IL-6在T_1、T_2和T_3时间点与T_0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β-EP在T_2、T_3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TNF-α和IL-6在T_1、T_2和T_3时间点与观察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麻醉中,电针刺激内麻点与内关穴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物的用量,还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其机制可能是电针能促进β-EP的释放和抑制TNF-α和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