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1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1篇
  8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12省(自治区、直辖市)膳食环境因素对7~17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膳食环境和体格测量数据,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膳食调查、个人-家庭-社区的问卷调查及身高和体重测量等体格检查方法。选择相关资料完整的14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50.71%;7~10岁年龄组占43.50%,11~14岁37.43%,15~17岁19.07%),结合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膳食环境数据,构建三水平(省-社区-个人)肥胖与否的二分类结局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膳食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确定其中危险因素的特性。结果鉴于对单独构建的"省-个体"和"社区-个体"二水平的空模型进行分层的随机效应检验时P值分别为P0.005和0.050P0.100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拟合了三水平(省-社区-个人)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该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各个水平其他指标的影响后,省国内生产总值(GDP)(OR=1.00006,P=0.001,95%CI 1.00003~1.00010)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OR=1.18317,P0.001,95%CI 1.10054~1.27200)与7~17岁肥胖呈正相关;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和15~17岁两个分组与肥胖呈负相关(11~14岁组OR=0.59518,P=0.049,95%CI 0.35465~0.99885;15~17岁组OR=0.13225,P0.001,95%CI 0.04716~0.37084)。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二分类Logistics三水平随机截距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为:截距(-2.23457,P0.001,95%CI-2.59581~-1.87334);省GDP系数(0.00003,P=0.007,95%CI 0.00001~0.00005);省人均食用油系数(0.10642,P0.001,95%CI 0.06365~0.14919);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年龄组系数(-0.56777,P=0.007,95%CI-0.97837~-0.15717),15~17岁年龄组系数(-1.36679,P0.001,95%CI-2.02890~-0.70469)。结论除个体因素外,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还会受到省级水平膳食环境影响,其中省GDP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影响较为显著;在个体方面,青春期前7~10岁年龄段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高风险时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采用吲哚菁绿进行术前定位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小结节(直径小于1 cm)切除术的45例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结节距胸膜距离、结节密度、吲哚菁绿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吲哚菁绿定位靶病灶的成功率100%,平均结节大小6.3 mm,结节距壁层胸膜(10±11)mm,59枚结节定位后CT扫描发现局部少量气胸13例(22.0%),少量出血4例(6.7%),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43例(72.9%)。结论 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定位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flexi-bar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及家庭训练制定更简单、有效的运动处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flexi-bar训练。两组都将接受为期4周的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40 min,包括5 min的热身和5 min的放松。试验组训练过程中15 min进行flexi-bar运动,在站立、双桥、卷腹和四点支撑体位下进行,flexi-bar振动保持30 s,休息30 s,每个动作做3组。两组训练前后分别应用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Oswestry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压力生物反馈仪 (pressure biofeedback unit,PBU)进行疼痛、腰椎功能和腹横肌激活能力的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及腹横肌激活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NRS评分、ODI评分及腹横肌激活能力压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试验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及压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flexi-bar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腰部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下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10-02—2012-05诊治11例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入院后手法复位膝关节脱位,于伤后2~3周行关节镜检查及韧带修复或重建术。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11例均获随访13~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12个月患膝关节屈曲达100°~120°,平均110°;伸直达0~5°,平均2.6°。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一期关节镜下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患者分为2组,A组41例行传统开放减压、PLIF,B组35例行PTE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icual aneli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X线照射时间、出血量等指标显著降低(P〈0.01)。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24个月较术后1个月ODI明显改善,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TED在术中切口、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影像组学从常规影像学图像中提取肉眼不可见的定量成像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来帮助临床决策,可弥补常规影像分析的不足,可能对将来骨肉瘤的精准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骨肉瘤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回顾影像组学在骨肉瘤中的最新应用,并讨论骨肉瘤影像组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位置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Cobb角和椎体高度及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1周、6个月后,观察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rankel A级占比患者少于对照组,E级患者占比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脊柱重建,减轻其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