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检测对患者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及中医科门诊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6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30例) 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试验组予以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VASI),观察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D4+、CD8+及 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两 组患者治疗前的VASI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I明显低于对照组(9.73±0.56比10.79±1.13,t=4.60,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63.33%,X2=4.36,P=0.037)。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CD3+为(69.23±5.27)%,CD4+ 为(44.03±3.94)%,CD4+/CD8+比值为 (2.54±0.99),对照组治疗后CD3+为(66.60±7.56)%,CD4+为(38.13±6.51)%, CD4+/CD8+比值为(1.91±0.87),试验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CD8+为(19.30±5.55)%,低于对照组的(23.20±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不仅能有效促进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肤恢复正常肤色,提高有效率,且能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因此火针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符合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的165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98例,年龄(53.1±11.3)岁,分层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组及对照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法+药物治疗,穴位组给予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其疗效、血液流变学、脑血管多普勒、听性脑干反应、并发症及疼痛评分,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采用Pearson’s Chi-Square检验、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电针组总有效率87.3%(48/55),穴位组总有效率67.3%(37/55),对照组总有效率63.6%(35/55),Pearson’s Chi-Square检验方法两两比较提示,电针组总有效率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提示,3组治疗后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均有好转,两两比较提示,电针组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脑血管多普勒检查提示,治疗前电针组、穴位组及对照组分别有45例、47例、45例存在异常,包括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脉冲指数(PI)异常等,而治疗后分别有40例、31例、28例患者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8.9%、66.0%、62.2%,两两比较提示,电针组改善率明显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提示,治疗前电针组、穴位组及对照组分别有49例、47例、47例异常,治疗后有43例、31例、30例得到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7.8%、66.0%、63.8%,两两比较,电针组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电针组及穴位组均未发生皮肤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疼痛评分提示,电针组及穴位组中位数均为2分,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方面,电针法优于穴位注射和药物治疗,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稠度、脑供血及听神经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眩晕病是指由于清窍失养,出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者可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风阳上扰、痰浊上蒙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发为眩晕.西医可见于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等病.笔者采用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近年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或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痰浊上蒙型.  相似文献   
4.
从历代针灸相关文献总结阐述火针疗法的发展源流,即火针疗法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及以前;其发展阶段,至汉代已广泛应用;成熟阶段为金元时期,并明确了针具、操作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阐述了火针疗法的现代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改善带状疱疹症状、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从2017年12月—2019年05月期间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中选取120例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症状、疼痛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疱疹愈合时间分别为(6.78±1.12)d、(14.23±1.12)d、(6.87±1.11)d及(10.76±1.80)d,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应的(10.32±1.76) d、(10.32±1.23) d、(8.23±1.34) d及(14.23±1.78) d,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1.56±0.70)分低于对照组的(3.23±1.50)分(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中医护理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提升患者对临床工作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p38蛋白激酶(p38 MAPK)和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的变化,探讨穴位注射黄芪对其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4组(10只/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黄芪穴位注射组.应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和磷酸化p38 MAPK的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降低(P<0.05);②与哮喘模型组相比,黄芪穴位注射组大鼠血清IL-4含量、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FN-γ含量升高(P<0.05);③黄芪穴位注射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血清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降低,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肺组织病理学方面,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变哮喘大鼠病理变化;⑤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与IL-4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5),与IFN-y比较呈显著负相关(r=-0.634,P<0.05).结论 p38 MAPK可能调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穴位注射黄芪与糖皮质激素比较,对哮喘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偏重不一,其治疗作用与抑制p38 MAPK磷酸化、下调IL-4、上升IFN-γ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