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体外研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发生光老化时,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其合成胶原与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使用紫外线(UVA)照射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检测光老化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倍增时间。用含不同浓度PRP(10%、30%、50%)的培养液培养光老化细胞,正常培养的光老化细胞为阴性对照,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阳性对照。ELISA检测各组细胞外液中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含量。结果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增殖减弱,加入PRP后,伴随PRP浓度的增加,细胞倍增时间缩短;ELISA检测发现,经过UVA照射的成纤维细胞COL1、COL3及透明质酸合成量,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的成纤维细胞(P〈0.01)。在PRP作用后,成纤维细胞的COL1、COL3及透明质酸合成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PRP能显著促进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与透明质酸合成,可应用于皮肤抗衰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脑血管造影。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2组,A组(冠状动脉狭窄1支和2支者)30例,B组(冠状动脉狭窄3支者)36例。比较2组脑动脉轻度、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脑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颈动脉系统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但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性病变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BX2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部分人群非综合性征唇腭裂的关系。方法:选取80个核心家庭的80例NSCL/P患儿为实验组;选取8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和正常儿童的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别扩增TBX22基因编码区外显子3的全部序列(包含G359A、A361G突变位点),然后运用DNA测序技术,检测华东地区核心家庭的TBX22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情况,分析记录基因型。根据测序所得基因型数据,比较患者组与正常儿童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核心家庭的数据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对父母至少一方为杂合子的核心家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tted disequilibrium test,TDT)。结果:TBX22基因A361G未检出多态性;G359A检测出基因多态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单体型相对风险率的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X22基因G359A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部分人群NSCL/P的发生相关,可能是NSCL/P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VEGF基因重组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大鼠预构皮瓣模型,探讨基因治疗技术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的可能性,为临床上寻找加速预构皮瓣成熟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每只腹部两侧各构建一个预构皮瓣,共构建40个皮瓣,每只大鼠两侧皮瓣按随机原则进行不同的处理,分别归于实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20个皮瓣。于大鼠腹部两侧各标记3cm×2cm矩形预构区,短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自尾侧短边中点向后纵向切开后肢皮肤,剥离出长约2cm的股动静血管束,远端结扎切断。在两侧预构区域的中轴线上,于真皮与肉膜层间各制作一皮下隧道,实验组的隧道壁皮下组织内注射携带有VEGF基因的腺病毒,同法向所有对照组的隧道壁软组织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已剥离好的血管束向颅侧翻转置入相应皮下隧道内。所有已植入股血管的预购区域2周后均被制成以植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从两组中各取一个皮瓣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有无VEGF生成,其余岛状皮瓣均缝回原处。形成岛状皮瓣后第七天观察皮瓣存活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皮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0.48±1.89)%、(69.75±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放射显影图上,实验组植入血管周围见广泛白色显影,尤以血管两端明显,而对照组新生血管显影仅局限于植入血管周围;组织学切片显示实验组植入血管周围新生血管丰富,以毛细血管为主,并见肉芽成份,对照组新生血管相对较少,两组间新生小血管管腔大小则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仅实验组皮瓣中有VEGF表达。结论:腺病毒-VEGF基因重组体能通过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增加预构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NF-1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人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NF-1(nulear factor 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来研究该基因在瘢痕疙瘩中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了3例正常皮肤标本和3例瘢痕疙瘩标本,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种组织中NF-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皮肤组和瘢痕疙瘩组中NF-1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正常皮肤组中NF-1的表达量是瘢痕疙瘩组的35倍。结论:NF-1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疙瘩的发生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索体外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上皮分化可能性,为汗腺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选表皮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连续观察,不同浓度EGF(50~1000ng/mL)作用于表皮干细胞后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变化,免疫荧光鉴定汗腺细胞表型(NHE-1,NKCC-1)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EGF对于细胞的毒性。结果50ng/mL和100ng/mL EGF对表皮细胞促增殖能力明显,且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500ng/mL和1000ng/mL EGF抑制细胞增殖。1000ng/mL EGF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表皮干细胞经过50ng/mLEGF诱导后表达汗腺上皮相对特异性标记NHE-1及NKCC-1。结论表皮干细胞可成为汗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50ng/ml EGF可作为相对优化的表皮干细胞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NF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NF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NF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 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NF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5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NF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7.27±1.16、2.01±0.38、1.87±0.29,转染组NF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01±0.48和2.05±0.25、0.89±0.18和0.94±0.16、0.99±0.11和0.92±0.19;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NF1转染的靶细胞,NF1基因可能是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将血管束和游离软骨膜同时植入随意型皮瓣,进而形成轴型软骨皮肤复合组织瓣的可能性与发展规律,探讨获得轴型软骨皮肤瓣的新途径及其安全启动时机。 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在项背部设计6cm&;#215;2cm的任意皮瓣,将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右耳游离的软骨膜片同时植入皮瓣下,在不同时间形成以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软骨皮瓣,观察血管化进程;另在不同时间取出预构软骨皮瓣中的软骨膜,观察其形成软骨情况。②实验动物随机分为8组:血管化术后1,3,4,6周组,软骨膜形成软骨术后3,4,6,8周组,每组4只。③观察血管化的4组动物均于相应时间制成以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软骨皮瓣后行荧光显影,5d后拍照记录皮瓣成活率并于每组4个标本中任选2标本进行墨汁灌注,分别用于组织学检查和透明标本制作;观察软骨膜形成软骨情况的4组动物均于相应时间取出软骨膜及其新生出的软骨标本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3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化情况:术后1,3,4,6周组预构软骨皮瓣荧光显影率及成活率分别为16.2%/15.2%,65.9%/41.9%,100%/88%,100%/91.1%;墨汁灌注组织切片示新生血管随预构时间递增,术后4,6周组血管束周围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及墨汁颗粒,软骨膜血管内也见墨汁颗粒分布;透明标本也显示相似的结果。②软骨膜形成软骨情况:术后3,4,6,8周组软骨膜组织切片检查示软骨膜增殖分化能力随预构时间延长而完善,术后6,8周组均有形态典型的软骨母细胞出现,有的已向软骨细胞分化,并有软骨囊形成,阿尔辛蓝染色见大量软骨基质形成,与术后4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①可通过植入血管束和软骨膜将随意型皮瓣改造为轴型软骨皮瓣,为今后临床上获得可带血管蒂转移的软骨皮瓣提供新的途径和实验依据。②血管束及游离软骨膜植入随意型皮瓣内6周后,血管化及软骨膜增殖分化出软骨能力均趋于完善,此时可以安全启动预构软骨皮肤瓣。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同步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脑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光玉  郑江红 《临床荟萃》2008,23(7):487-488
心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脑血管硬化狭窄的金标准,用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的方法研究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狭窄的文献报道很多,但通过心脑血管同步造影的方法研究冠状动脉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关系的文献国内少有报道.传统的心脑血管影像检查对心脑血管硬化狭窄的诊断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病情的准确判断及指导进一步治疗.为探讨冠状动脉与脑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21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心脑血管造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全厚皮"法根治腋臭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手工剪除大汗腺至腋部成近“全厚皮”方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7月~2007年10月共对108例患者采用沿腋窝皱襞1cm切口,手工剪除腋部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包含大汗腺在内的一定厚度的皮下组织,直至腋部毛发区域皮肤形成近全厚皮片厚度。术后采用引流、打包包扎、胶布及绷带固定等多种措施至7天后切口拆线愈合。结果:215个腋部中206个气味消除效果为好,9个为一般,0个为差。所有患者术后瘢痕不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手工剪除大汗腺至腋部成近“全厚皮”法治疗腋臭是一种可行性强,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持久,并发症少,外观完美且容易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