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阀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招募更多高校献血者并推广400 m L献血量,向高校派发2份传单,分析2份传单的效果。方法1份传单为只有献血常识、注意事项和献血后权利等内容的单面传单;另1份为在单面传单的基础上,加上献血400 m L的原因的双面传单。采用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款传单的效果,并对参与献血的大学生进行随机电话访问。结果 60所高校在2016学年(2016年9月1日—2017年7月30日)参加献血的人数和献血量为400 m L的人数比2015学年(2015年9月1日—2015年7月30日)均增长明显(分别增长28.6%和6.21%);对810位献血者的访问结果显示,单面传单组和双面组分别有123位(45.6%)和122位(45.2%)受访者表示有认真阅读过传单,其中152位(62.6%)感觉传单内容对献血有帮助;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单面[回归系数:0.033,95%置信区间:(0.003,0.064),P0.05)]和双面传单[(0.047,(0.011,0.083),P0.05)]对本科院校提升献血量均有正面效应,而单面传单对医学院校有负面效应[-0.119,(-0.236,-0.001),P0.05],但双面传单对其有正面效应[0.089,(0.004,0.174),P0.05]。结论我们仍需不断改进传单的内容和派发方式,以更好地招募献血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化疗对老年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并比较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寻老年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选用保守方法治疗的老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其中食管癌7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4例。全部患者进行内镜下PDT联合化疗,其中6例还在PDT前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9,12个月复查内镜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定,并对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随访生活质量、生存时间,观察毒副作用。结果: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0.5—1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0%(12/15);半年生存率73%(11/15),1年生存率40%(6/15);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内镜下完全应答率27%(4/15),部分应答率为47%(7/1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PDT联合化疗后3个月生理和心理领域的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07-7.899,P&;lt;0.05)。有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7%(1/15);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1/15)。结论:PDT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为试验观察终点,依血清sCD40L水平将220例入院时胸痛时间不超过12小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五组:Ⅰ组(<1.93μg/L)39例;Ⅱ组(1.93~3.50μg/L)41例;Ⅲ组(3.51~5.00μg/L)51例;Ⅳ组(5.01~6.30μg/L)46例;Ⅴ组(>6.30μg/L)43例,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随访观察时间段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在最初24小时内,5个组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随后的72小时、1个月和6个月随访观察时间内,Ⅳ组和Ⅴ组患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3个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增高(>5.00μg/L)的ACS患者,随观察时间的推移,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首次参加无偿献血人群HCV的感染状况。方法抗-HC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使用2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盒),HCV R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2004—2007年在广州血液中心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559890名献血者中,1617名经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289%。随机选取435名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血液标本进行RNA检测,266名阳性,占61.15%,男女(P<0.01)HCV RNA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266名抗-HCV检测阳性献血者中,ALT升高(>40U)的为18名(其中男性17名),不合率为6.77%,男女ALT的不合格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献血人群中HCV的阳性率不断下降;不同性别的个体清除HCV的能力不同,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正> 最近,我院领导组织各专业科室中青年负责人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医院参观,目的在于了解新加坡等地的医疗保险制度及相应的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以便在广州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对医院如何适应发展,进行探讨和更新认识。以下是我们受到的启示:1 新加坡、香港、广州三地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相同三个地区的医疗保险模式,其发展趋势都是:个人、单位企业和国家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及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为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广州的医疗体系方面,更有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划分,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和实施,使病源合理分流;同时加强了各医院的相互竞争,必将引起医院体制改革和医院的分化,优胜劣汰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广州医学院88-91级医疗本科实习生61次内、外、妇、儿转科临床病案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内容分诊断与依据、鉴别及要点、诊疗原则和医嘱三个层面。结果:最高失分层面比率分别为:19.67%、36.07%、44.26%。诊疗原则和医嘱失分最高,妇产科尤为明显,占该科的57.14%。为分析教与学效果提供了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春花  全伟 《广州医药》2004,35(4):32-34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对预后的影响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将 2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进行预后分析 ,并对脑梗死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 ,分析高血糖组血糖水平与病变部位的联系。结果 糖尿病组和高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正常血糖组比 ,前二者明显低于后者 ;血糖水平越高 ,梗塞范围越大 ;病灶越靠近中线血糖水平越高。结论 糖尿病和高血糖对脑梗死的近期预后均有不良影响 ,血糖升高水平与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西洛他唑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 40L的影响,了解西洛他唑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92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西洛他唑治疗组48例,用EL ISA法测定92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 40L水平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治疗组ACS患者治疗后血清sCD 4O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CS患者早期予以西洛他唑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将我院资料较完整的 138例患者 ,分心肌梗死发病 6h内 (72例 )和 6h以上 (6 6例 )两组 ,测算术前和术后第 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结果发现 ,两组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间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术后QT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 (P <0 .0 1) ,且发病 6h以内组显著小于 6h以上组 (P <0 .0 5 ) ;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 4 .2 %和 7.6 % (P =0 .394 )。结果提示 ,成功的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 ,介入治疗施行得越早则减小QT离散度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