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细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运用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65例肝硬化SBP患者腹水细菌DNA,并与其粪便大肠杆菌培养出毒力基因Colv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检测肝硬化SBP患者腹水标本的阳性率为64.6%,明显高于腹水细菌培养的4.6%(P0.01)。比对同一病例其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标本中细菌16S rRNA阳性情况能达到7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阳性与肝硬化SBP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往往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代谢危险因素并存。脂肪细胞因子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细胞因子""发病机制"为关键词,检索PubMed 2013-01-2018-11发表的文献,通过归纳总结出相关文献27篇。NAFLD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有着复杂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对其形成完整的阐明。脂联素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性炎症呈负相关,其在NAFLD发生发展中起保护作用;瘦素对NAFLD早期阶段肝脏脂肪变性起保护作用,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瘦素可能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存在潜在联系,可能会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浓度是NAFLD的独立预测因子;关于抵抗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尚存争议。一些新的与NAFLD发病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在NAFLD机制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在NAFLD治疗策略的应用中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ickkopf-3(DKK3)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6雄性小鼠来构建NAFLD模型,通过检测肝功能、糖代谢变化、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及肝脏病理学变化评估NAFLD模型是否成功;并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DKK3蛋白变化情况。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NAFLD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组小鼠肝脏中DKK3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定量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K3在NAFLD小鼠肝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提示DKK3涉及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组织学、胰岛素抵抗、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C57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18只,对照组饲喂对照饲料,模型组喂养60%高脂饲料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共计14周。第10周模型组随机抽取10只为吡格列酮组,按10 mL/kg灌胃吡格列酮,共计4周。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组织学、胰岛素抵抗、肝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肝重和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P0.001),肝脏病理提示脂肪变性、肝小叶炎症明显改善(P0.001,P0.001),TG、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明显(P=0.002,P=0.001,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上升显著(P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NAFLD模型动物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脂肪变和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P〉0.05),均呈偏态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平均78岁。女性发病年龄略高于男性。②复苏成功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占45%,显著高于复苏无效组(17%,P〈0.05)。③复苏成功组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平均10.2min发出呼救,呼救时间显著短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1.7min,P〈0.05)。④复苏成功组现场施行CPR的占5%,复苏无效组2.3%(P〉0.05)。⑤从接到调度指令至到达现场施救的时间两组都平均在7min左右(分别为7.25min和7.83min,P〉0.05)。结论患者家属现场自救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早发现,及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形式和受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69例诊断肝硬化的患者首先完成自我评估调查表、人口学信息、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患者的知识水平、患者的生命质量项目等调查,相关数据收集核对录入,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完成依从性调查的病例中只有28例(48.3%)报告他们从未漏服药物,遗忘、离家外出和睡眠是不能够依从的主要原因。缓解的腹部症状、乏力减缓和有力的自我激励是患者从未漏服药物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不能够良好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考虑疾病的致死率和肝硬化症状的反复。提高和保持患者依从性需要对于恶化的以及症状反复的肝硬化病例的不间断的持续咨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